DC娱乐网

历史上5位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功臣,他们是如何自保的?

都说 “功高盖主必被杀”,古代多少名将功臣,帮皇帝打下江山后,转头就被安上 “谋反” 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偏

都说 “功高盖主必被杀”,古代多少名将功臣,帮皇帝打下江山后,转头就被安上 “谋反” 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偏偏有这么 5 位狠人,功劳大到差点盖过皇帝的光芒,最后却能安安稳稳活到自然死,甚至子孙后代都能享福。他们到底有啥保命秘诀?是靠溜须拍马,还是靠过人智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的自保套路,比打仗立功还精彩。

第一位要聊的,就是秦始皇手下的 “灭国战神” 王翦。这位老将有多牛?秦始皇刚亲政时,长安君叛乱是他平定的,嫪毐之乱是他收拾的,就连权倾朝野的吕不韦,都是他带兵威慑才乖乖交权的。后来秦灭六国,他一个人就灭了赵、燕、楚三个大国,手里握着秦国一半以上的兵权,说是 “秦国的定海神针” 都不为过。可打楚国之前,秦始皇却先找了年轻将领李信,为啥?因为李信说只要 20 万兵,王翦却张口就要 60 万 —— 这可是秦国的全部家底,换谁当皇帝都得犯嘀咕:你拿这么多兵,要是反过来打咸阳咋办?

王翦多精明,一看皇帝这态度就懂了,立马告老还乡。结果李信被楚国打得落花流水,秦始皇只能厚着脸皮再请王翦出山。这时候王翦的操作绝了,出征前天天拉着秦始皇要好处:“大王,我老家的房子太小了,能不能赏套大的?”“我儿子还没封地呢,您看那块良田合适不?” 一路上派使者回去催了五回,把秦始皇都逗乐了:“老将军放心打仗,你的赏赐少不了。” 身边人都劝他别这么贪,王翦却说:“我要的越狠,大王越放心。我一个快七十的老头,要这么多财宝田地,不就是告诉大王我只想当富家翁,没别的心思吗?” 灭楚之后,王翦连庆功宴都没参加,直接把兵符一交,回家种地去了。秦始皇这下彻底放心了,好吃好喝供着他,让他安安稳稳活到了善终。你看,有时候 “贪财” 反倒是保命的大智慧。

第二位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的功劳有多特殊?刘邦打天下全靠他出谋划策,鸿门宴上救刘邦的是他,先取关中再图天下的战略是他定的,就连韩信、彭越这些猛将,都是他劝刘邦拉拢的。可以说刘邦的江山,一多半都是张良 “算” 出来的。可汉朝刚建立,张良就开始 “装病” 了,天天躲在家里研究黄老之学,皇帝召见他都说身体不好,朝堂上的事一概不掺和。

刘邦想封他三万户食邑,他赶紧推辞,只肯要当初和刘邦相遇的留县,意思是 “我只求念旧情,不求大富贵”。后来吕后为了保太子刘盈的位置,哭着求张良帮忙,他实在躲不过去,才出了个 “请商山四皓” 的主意,帮刘盈稳住了太子之位。刘邦去世后,吕后想报答他,让他出山当大官,他还是一口回绝,继续过他的隐居生活。别人都忙着争权夺利,张良却忙着 “躲权”—— 你看我都不想当官,对皇权没有半点威胁,皇帝和太后自然就不会找我麻烦。最后张良安安稳稳活到六十多岁,比被诛杀的韩信、被关过牢的萧何,结局好得不是一点半点。

第三位是李世民手下的李勣。这位名将早年跟着李密,李密投降唐朝后,他手里握着大片地盘,却没自己献城邀功,反而把地图户口都交给李密,让李密去献给李渊,这份忠心就让李渊刮目相看。后来为唐朝打仗,被窦建德俘虏,硬是冒着生命危险逃了回来,从此成了李世民的心腹。可就算这样,李世民临终前还是不放心他 —— 李勣太能打了,在军中威望又高,万一自己死了,儿子李治镇不住他咋办?

李世民想出个 “考验” 的办法,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李勣贬到叠州当刺史。他跟李治说:“要是李勣接到命令就走,你继位后就把他召回来当宰相;要是他磨磨蹭蹭不肯去,你就直接杀了他。” 李勣接到贬官诏书时正在吃饭,放下筷子就去驿站赶路,连家都没回。李世民听说后彻底放心了,对李治说:“这人才是真忠臣。” 李治继位后立马重用李勣,后来李勣帮着平定高句丽,功劳更大,却还是谨小慎微,皇帝说啥就做啥,从不结党营私。就凭着这份 “绝对听话”,李勣活到了七十六岁,死后还被追封太尉,风光无限。

第四位是唐朝的 “续命功臣” 郭子仪。安史之乱时,唐朝差点就亡了,是郭子仪带着残兵收复长安、洛阳;吐蕃打进长安,是他单枪匹马去说服回纥联手,把吐蕃打跑;各地节度使叛乱,还是他去平定。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唐朝早一百年就亡了。可功高到这份上,皇帝能不忌惮吗?有次郭子仪的儿子跟公主吵架,气头上喊了句:“你爹是皇帝了不起?我爹要是想当皇帝,轮得到你爹吗?” 这话传到唐代宗耳朵里,换别人早就满门抄斩了,可唐代宗只是笑着说:“他说的是实话。”

为啥皇帝这么 “宽容”?因为郭子仪的家大门永远敞开着,老百姓都能随便进来看他吃饭睡觉,一点秘密都没有。有人劝他关紧大门,他却说:“我家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都是靠朝廷俸禄吃饭,我把门打开,就是告诉皇帝我没任何私藏,连造反的念头都没有。” 而且他从不记仇,曾经有个叫卢杞的官员来拜访他,他赶紧让家里的歌女舞姬都躲起来 —— 因为卢杞长得丑,他怕女眷们笑出声得罪人。后来卢杞当了宰相,害了不少大臣,却唯独对郭子仪一家格外照顾。就凭着这份 “透明” 和会做人,郭子仪活到了八十五岁,历经七朝皇帝,最后还被追封太师,堪称 “功高盖主” 的天花板。

最后一位,也是最让人佩服的,是朱元璋手下的徐达。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 “杀功臣专业户”,李善长、胡惟庸、蓝玉,一个个功臣都被他株连九族,可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却能安安稳稳善终。这可不是运气好,全靠他的 “谨小慎微”。徐达打仗从来都是皇帝说打哪就打哪,打完就把兵符交回去,从不私留一兵一卒。有次他打胜仗回南京,朱元璋非要把自己的旧宅子给他住,说 “这房子我住过,现在给你最合适”,徐达吓得赶紧跪在地上磕头,说啥也不肯要 —— 他知道住皇帝的旧宅,那可是僭越的大罪。

更聪明的是,徐达从不跟文官拉关系。当时李善长、胡惟庸把持朝政,很多武将都去巴结他们,徐达却从不和他们来往,反而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弹劾胡惟庸 “心术不正”。胡惟庸想收买他的看门人害他,看门人直接把事情告诉了徐达,徐达也不声张,只是更加小心,出门都带着护卫。后来胡惟庸案发,牵连了几万人,徐达因为和他划清界限,一点事都没有。还有次徐达围困元上都,故意放跑了元顺帝,别人问他为啥,他说:“抓了元顺帝,陛下杀也不是,放也不是,多为难?我这是为陛下分忧。” 就凭着这份能看透皇帝心思的本事,徐达活到了五十四岁,死后还被追封为中山王,成为明初少数善终的功臣之一。

这五位功臣的自保方式各有不同:王翦靠 “贪财” 表忠心,张良靠 “隐身” 避祸,李勣靠 “听话” 获信任,郭子仪靠 “透明” 消猜忌,徐达靠 “谨慎” 保平安。但说到底,他们都摸透了皇帝的心思 —— 功高盖主不可怕,可怕的是让皇帝觉得你有威胁。要么证明自己只想贪图富贵,要么表明自己没有权力欲望,要么让皇帝彻底放心你的忠诚。这些古代的生存智慧,放在今天看依然耐人寻味。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53
用户15xxx53 4
2025-11-19 15:17
徐达也算是善终吗?分明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用户10xxx80
用户10xxx80 3
2025-11-20 18:06
李靖李绩在李世民面前都谈不上功高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