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引爆全网:福建舰甲板上,歼-35隐形战机被电磁弹射器瞬间推入云霄,空警-600预警机紧随其后——中国航母的‘终极阵容’首次完整曝光!”
这两天,军事圈彻底沸腾了。更让人激动的是,官方直接放出实拍画面,毫不掩饰地展示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试验,这也被网友闷称为“三弹成功”。
“三弹成功”到底有多牛?
所谓“三弹”,指的是歼-35隐形战机、歼-15T重型战机、空警-600预警机在福建舰上完成电磁弹射起飞。这三款机型堪称中国舰载航空兵的“黄金组合”:
歼-35是全球第三款隐身舰载机,前两款是美国F-35C和F-35B,机身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极小,能像“幽灵”一样突破敌方防空网;歼-15T是歼-15的弹射升级版,能“满油满弹”起飞,载弹量和航程大幅提升,专打饱和式攻击;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相当于航母编队的“空中大脑”,探测距离远超直升机预警机。
军事专家张军社打了个比方:“以前航母作战像‘近视眼打架’,现在空警-600当千里眼,歼-35当隐身刺客,歼-15T当重拳手——这套组合拳能把战场透明度、打击力度拉满!”
电磁弹射是“游戏规则改变者”?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才是这一切的核心。和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起飞不同,电磁弹射有三大颠覆性优势:不挑飞机,小到无人机,大到30吨的重型战机,都能弹射;效率暴增,舰载机能满载燃油弹药起飞,歼-35不用再“减重妥协”;未来感十足,弹射力度可智能调节,还能为激光武器预留电力。
最典型的例子是空警-600,它飞行速度慢,过去在滑跃甲板上根本飞不起来,但现在电磁弹射能直接把它“推上天”。专家直言:“有了它,中国航母的作战半径能覆盖第二岛链!”
福建舰服役在即,第四艘航母已在路上?
“三弹成功”意味着福建舰已完成核心测试,服役进入倒计时。而更让军迷兴奋的是,第四艘航母的轮廓已隐约浮现。
外媒和分析普遍认为,第四艘航母可能是核动力、10万吨级,载机量达70-80架,甚至搭配无人机群;中国航母建造周期约6年,以福建舰为例,2018年开工,2024年海试,按这个时间推算,第四艘航母可能在2030年前亮相。
这不禁引发了人们对命名的猜想,于是众网友热议第四艘航母可以叫做“广东舰”,寓意覆盖南海,或“台湾舰”,但官方尚未透露。
海军政委袁华智曾公开表态:“第四艘航母很快会公布,没有技术瓶颈!”这种自信,背后是扎实的技术积累。
为何说“公布的还不是最先进的”?
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今年阅兵和航展上,官方展示的装备常标注“已服役”或“技术验证阶段”。但军事爱好者发现,真正的前沿武器往往“只做不说”。
例如,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比美国福特号更稳定,歼-35的隐身涂层细节从未公开。网友调侃:“官方晒出的如果是‘毕业作品’,那实验室里的‘毕设方案’得有多恐怖?”
这种“低调秀肌肉”的风格,恰恰折射出中国军工的务实——技术成熟前不炒作,亮相即碾压。
结语:从“黄水海军”到“深蓝舰队”。
20年前,中国改造瓦良格号时,外界还在质疑“能否造出甲板防滑漆”;20年后,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五代机已震撼世界。这种逆袭,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熬白头发”的坚持。
正如一位军迷的感慨:“当年看辽宁舰滑跃起飞都激动得睡不着,现在福建舰三弹成功,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这就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