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郭伟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唯一一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向媒体表示:“那篇文章是我和钢研的同事一起完成的,挂郭伟名字只是为了满足毕业条件,我们和郭伟不熟。”这位江苏科技大学的硕士生解释,他只是因为郭伟招不到学生,才从其他老师那里被分配给了郭伟。

由于参与了“联培”计划,他研二就去了其他单位,其实与郭伟没怎么接触过。此事所有的解释似乎都像是在“甩货”,可是推卸责任的也并非这一个,据悉郭伟被指与多名专家都有关联。此前大家应该都已经了解,这位郭伟只有高中学历,却在江苏科技大学当上了博导和首席科学家。
尽管学校已经发布通报,确认郭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的行为,已解除与他的聘用协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围绕在郭伟身上的迷雾,似乎越来越多。这位曾经的“首席科学家”,如今被层层剥开,他仅高中学历,早年长期在长三角地区活跃,还注册了多家与材料相关的小微企业,其中部分已吊销。

此后凭借伪造的“陕西高考状元”、“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得主”等头衔,郭伟于2023年成功入职于江苏科技大学,并成为博士生导师。
郭伟事件不仅仅是个人的学术不端,更牵扯出复杂的学术权力网络。一位博士生透露,自己在郭伟门下多年,竟然从来没有见过导师的学位证、毕业证。郭伟甚至连个人证件都不愿意展示。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公布公告,今年郭伟牵头申报了6项专利。浙江水木果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水木果壳学院”网站,学术委员会名单里郭伟排名第三。据了解,这家是由清华、中科院、斯坦福校友共同创立的“创新教育平台”。

创办者李某某称,只是找郭伟挂了名。事实上,学术委员会成员姜某,曾在2024年9月就发现郭伟申报项目的材料存在严重造假。那么既然已经察觉到了可能存在造假,为什么当时不揭露呢?如今事情败露,只用一句“挂名”来甩锅,体现的是学术监管的不力和漏洞。
面对舆论,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郭某与国内许多科学家同名,当时他可能用了别人的成果,学校也是受害者。同时该工作人员还否认了郭某卷走大额科研经费的传言。称科研经费不是一笔到账,是分阶段发放的,好多科研经费还在账上,并不是像网络上流传的卷走了几百万。

据了解郭伟老家在江西吉安市永丰县石马镇,当地的一位村民介绍,郭伟小学初中就在本地就读,高中在隔壁镇上学,从来听说他何时成了陕西高考状元。随着深入的调查,事情的真相会逐渐浮出水面,但围绕着学术监管的问题,却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