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当北大、哈佛毕业生也在失业,我们的孩子还在为什么拼命?

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们投入无数时间、金钱和期待,只为把他们送进名校、送进大厂,走上那条被社会公认的“

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们投入无数时间、金钱和期待,只为把他们送进名校、送进大厂,走上那条被社会公认的“成功之路”。但今天,这条路,正在我们眼前无声地断裂。

就在今年,全球科技巨头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纷纷大规模裁员,硅谷近10万科技人才丢了工作。而国内呢?1222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凌晨五六点,西南大学成都的“蓉漂”活动现场已排起长队;黑龙江大学一场招聘会涌进2.2万人。更扎心的是,今年371.8万人选择考公考编,连北大都在校内举办公务员模拟考试,推着学生“上岸”。

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那条被无数家庭奉为圭臬的"名校-大厂-人生赢家"之路,正在我们眼前悄然断裂。

更让人心惊的是,就连那些完全按照最优路径前行的人,也开始在现实中迷失方向。

哈佛博士奥弗·沙龙的《污名陷阱》记录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现实。在对139名顶尖名校(MIT、哈佛等顶尖学府)毕业生进行长达12年的追踪后,他发现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陷入长期失业后,不仅背负着"失败者"的污名,更可怕的是他们从内心深处相信这都是自己的错。"我一直被告诉,只要努力,就会过上好日子,"哈佛毕业的莎伦说,"我每一步都走对了,最后却落到这步田地。"

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某招聘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超过30%月薪不足6000元,曾经的"黄金专业"正在褪色。与此同时,"985硕士送外卖"、"海归争抢街道办岗位"的新闻屡见不鲜。在知乎那个引发3900多条回答的热门问题"为什么我寒窗苦读二十年,却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下面,充斥着相似的焦虑与自我怀疑。曾经笃信的"努力就能成功"的承诺,正在变成这个时代最苍白的谎言。

当努力不再保证成功,甚至不能保证不掉队时,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污名陷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陷入了一个"控制力的虚构"陷阱。在这个陷阱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高估个人努力的作用,却严重低估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这种认知偏差让我们习惯了对孩子说:"别人行,你为什么不行?"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面对的环境、机遇和起点本就不同。

三个残酷的现实需要我们正视: AI正在重构就业市场,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到2027年全球将消失8300万个工作岗位;学历通货膨胀加速,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是二十年前的近七倍;全球就业环境剧变,从西班牙到南非,失业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系统性困境,远非个人努力所能扭转。就像书中的一位受访者所说:"我知道大环境不好,但还是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我有问题?"这种自我怀疑,正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困境。

当旧路已断,新路何在? 在断裂处,我们看到了重建的希望。

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斯隆人帮助斯隆人"信条,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放眼国内,类似的转变也在发生:某985高校校友自发组建"职业互助联盟",每周举办线上分享会,不以内推为目的,而是共同分析困境、分享资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数字游民"社群,通过技能互换打破地域限制;心理咨询师发现,Z世代更愿意在社群中坦诚脆弱,而非假装完美。这些变化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是独自奔跑,而是在人群中彼此照亮。

与此同时,改变正在从多个层面悄然发生。 在企业端,部分科技公司开始试行"技能本位招聘",弱化学历与空窗期歧视;在政策端,多地试点"新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毕业生适应数字经济;在文化端,社交媒体上"全职儿女"、"Gap Year"等话题的广泛讨论,预示着单一成功观正在松动。奥弗发起成立的ICT组织通过"协作实验室"帮助失业者重建自信,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值得借鉴:不要把系统的失败,内化为个人的耻辱。

一位在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中失去工作的32岁工程师,在个人主页上写道:"我曾经以为人生是爬梯子,现在发现它更像一片原野——没有固定路线,每个人都要走出自己的路。"

这句话或许道破了这个时代的真相。我们总想为孩子铺一条最安全的路,可如果世界已经改变,最好的保护或许不是把他们捆在旧地图上,而是培养他们在荒野中辨认方向的能力:与人连接的能力、在困境中保持尊严的能力、重新定义价值的能力。当优绩主义的神话崩塌,也许正是我们找回教育本质的时刻——不是制造完美的求职者,而是培育完整的人。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或许我们最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的人生价值,从来不该由一份工作定义,更不该被任何外在的标签所局限。真正的成功,是在系统失灵时依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众人质疑时依然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评论列表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13
2025-11-24 14:09
这问题,你得去问任正非,马化腾,马云,刘强东,李彦宏,周鸿祎,俞敏洪,雷军,丁伟……

嘚啵嘚啵 回复 11-24 16:26
他们都在忙着做AI,机器人和各种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计划,你人类再卷能卷得过它们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回复 嘚啵嘚啵 11-24 16:45
中考高考虽然不能过滤掉疯子,但能过滤掉傻子。

用户17xxx42
用户17xxx42 6
2025-11-24 16:17
当科技发展了,人类的工作被代替,科技的红利并没有被分配下来,而是留在了拥有科技的人手里。再加上资源的垄断。最后只能是少数拥有科技红利的人和资源垄断者生存,其他人口被淘汰。
博士
博士 5
2025-11-24 16:47
物以稀为贵,适合任何年代, 市场化经济带来结果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5
2025-11-24 14:08
这问题,你得去问刘强东,李彦宏,周鸿祎,俞敏洪,雷军,丁伟……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5
2025-11-24 14:11
中考高考虽然不能过滤掉疯子,但能过滤掉傻子。至少,得证明自己不是傻子!

用户11xxx08 回复 11-24 22:45
你在这瞎巴拉巴拉个锤子??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回复 用户11xxx08 11-24 23:23
中考高考虽然不能过滤掉疯子,但能过滤掉傻子。

我就是
我就是 2
2025-11-24 17:03
跟买彩票一个熊样,都想中大奖,殊不知八成是陪读的,现在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很快,拼死的学习已然失去意义,量力而行才能让物种延续,否则会加速灭绝。可悲的是国内大部分人并不认可,往死里学,但发明创造并不是靠死读书能出成果的。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回复 11-24 17:19
中考高考虽然不能过滤掉疯子,但能过滤掉傻子。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在线寻找纳智捷车主 1
2025-11-24 14:06
这问题,你得去问李彦宏,周鸿祎,俞敏洪,雷军,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