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桂林33500传销揭秘:温情伪装下的拉人头陷阱与受害者困境纪实

在桂林临桂区,一场以“西部大开发”“移民工程”“国家特殊经济模式”为幌子的传销骗局正悄然蔓延。它摒弃了传统传销限制人身自

在桂林临桂区,一场以“西部大开发”“移民工程”“国家特殊经济模式”为幌子的传销骗局正悄然蔓延。它摒弃了传统传销限制人身自由的粗暴手段,转而以情感渗透、政策包装为武器,让不少怀揣致富梦的人深陷其中,李先生的惊险脱身与向女士等人的巨额损失,揭开了这一骗局的虚伪面纱。

一、李先生的脱身经历:识破温情陷阱,果断止损

李先生被熟人邀约至桂林临桂区时代枫林小区,对方起初并未暴露真实意图,仅以“周边旅游”“日常聊天”为由陪伴其游玩数日,全程未限制人身自由,也未安排密集课程,营造出轻松无害的氛围。

这种“温和开局”是骗局的第一步。直到第二天、第三天,对方才陆续安排人员与李先生“交流”,核心推广由名为吴艳玲的人员主导,声称正在运作一项“特殊经济模式”。当听到“缴纳两三万门槛费”“发展1-3个合作伙伴”“按层级拿提成”等关键信息时,李先生敏锐察觉不对劲——这套框架与传销高度吻合。

尽管对方提出下午将安排另一位“讲师”继续讲解,试图通过多人轮番劝说完成洗脑,但李先生明确拒绝,当场与对方摊牌后果断离开,避免了进一步陷入骗局。事后他了解到,这种“一对一沟通+第三方协助讲解”的模式,正是当下南派传销的典型操作:不强制、不囚禁,全靠话术渗透,若一次劝说无效便更换讲师,直至突破受害者心理防线。

二、向女士等人的惨痛遭遇:轻信暴富神话,血本无归

与李先生的警觉不同,向女士一行人在2025年4月被“国家西部大开发”“临桂移民工程”的噱头吸引,奔赴桂林临桂参与所谓“特殊项目”。传销组织向他们描绘了极具诱惑力的暴富蓝图:声称全国各地有100多万人参与,每个身份证缴纳33500元(去掉返还工资实际投资27040元)即可入局,第二个月就能发放4300元,第四个月若有7个“满单”便能晋升经理级别,每月可拿1-9万元,累计60个33500达到600份就上平台,一条线“出局”时更是能领取400万元,三条线出局更可以领取1200万的巨额回报,出局后还可开辟第二线继续盈利。

为增强可信度,传销组织还编造了诸多“佐证”:宣称工资由银行统一计算并以现金发放,暗示有国家金融体系背书;将当地停车场免费停车两小时等正常便民措施,歪曲为“国家对行业人员的特殊照顾”;甚至夸大参与人数,营造“全民参与、错过即亏”的恐慌感。

然而,这些承诺最终全是泡影。向女士等人累计投入30-40万元后,发现所谓“每月发工资”“层级分红”均未兑现,唯一的盈利途径只有不断拉人入局。当他们艰难找到潜在参与者时,传销组织不仅不肯协助安排,反而将其拉黑,切断所有联系。截至目前,向女士已知的受害者就有6人,而实际受骗人数远不止于此,众人投入的血汗钱难以追回,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

三、洗脑录音深度剖析:传销组织的逻辑漏洞与核心套路

李先生偷偷录制的洗脑录音,清晰暴露了该传销组织的运作逻辑与致命漏洞,其套路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核心,每一处都暗藏精心设计的骗局:

(一)核心套路:用权威包装降低信任门槛

传销组织将项目包装为“国家支持的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声称中国经历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三次开发后,第四次开发以西部12省市为核心,编造“中国第四次开发以广西为龙头、临桂为龙眼”的虚假叙事,甚至伪造广西拥有“独立外交权”“人事任免权”“土地审批权”“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权”,甚至编造“东盟10+1”实际是“东盟10国+广西”的虚假说法,歪曲国家外交政策与区域发展定位。谎称项目是“国家花6亿美金从新加坡引进”。

逻辑漏洞:所有宣传均无任何官方政策文件、批复文件或正规资质证明支撑,仅以“国家默许”“区域特殊”等模糊表述搪塞。国家西部大开发是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但其支持的是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合法产业,绝非“拉人头”的空壳项目;所谓“一美元背面印该模式”“获亚太博览会银鹰奖”等说法,更是无中生有,纯属编造。

(二)核心套路:以无对价入门费筛选参与者

要求参与者缴纳33500元(或声称“两三万块钱”)作为“入门费”,仅获取参与资格,无任何实体产品、服务或资产作为对价。同时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照片,谎称录入“公安部金盾网”“行业经营网”并发放“工号”,营造正规感。

逻辑漏洞:合法投资或商业合作中,费用必然对应明确的产品、服务或股权,而该项目的“入门费”仅为“拉人头”的资格凭证,完全符合《禁止传销条例》中“缴纳入门费获取加入资格”的传销核心特征。所谓“录入公安系统”更是无稽之谈,公安部门绝不会为传销组织提供信息录入服务。

(三)核心套路:靠拉人头与层级计酬构建盈利体系

项目无任何实际业务和盈利渠道,收益完全依赖“发展下线”:参与者需完成“招商引资1-3个合作伙伴”的任务(实质是拉1-3名下线),盈利来自“直推提成”“间接提成”“层级分红”,还设置“五级三晋制”“出局制度”等层级架构,声称“出局可领400万到1200万”“对接国家垄断项目”。

逻辑漏洞:盈利模式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规律,本质是“后入者的钱给先入者分”的庞氏骗局。若没有新的参与者持续加入,资金链必然断裂,所谓“巨额出局奖励”“每月1-9万经理工资”根本无法兑现——向女士等人的遭遇正是证明,当他们无法持续拉人时,不仅没拿到承诺收益,反而被组织拉黑。

(四)核心套路:用情感捆绑与逐步渗透突破心理防线

推广过程中,传销组织将“了解项目”与“感情相处”绑定,吴艳玲就曾对李先生表示“不了解彼此事业就无法和谐相处”;对向女士等人则以“缘分”“致富机会”维系关系,同时采用“先旅游放松、再逐步讲解”的渗透方式,避免一开始就引发警惕。

逻辑漏洞:合法的感情或合作关系,绝不会以“必须参与某项目”为前提。这种情感捆绑本质是道德绑架,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依赖,迫使受害者放下戒备,逐步接受洗脑逻辑,最终陷入骗局。

(五)核心套路:编造虚假佐证与稀缺性制造紧迫感

传销组织捏造诸多“反常现象”误导受害者:声称临桂区“无出租车”“警察制服特殊”“银行密度极高”“使用军用网”,将城市发展正常现象或虚假信息曲解为“国家支持该项目”的证据,诱导他人相信项目特殊性;

篡改当地GDP数据,谎称五大支柱产业不发达却经济排名第一,将传销资金流动伪装成经济繁荣;还设置“5大类8种人禁止参与”(本地户籍、外国人、未成年人、重点大学师生、处级以上干部等)的规则,通过制造稀缺性和神秘感,诱导受害者尽快入局。

逻辑漏洞:这些“佐证”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临桂区的GDP数据、产业结构可在政府官网查询,银行密度、停车政策是城市公共服务的正常配置,所谓“军用网”“特殊警察制服”等说法更是纯属虚构。设置参与限制并非为了“规范项目”,而是传销组织筛选目标人群、提升项目“含金量”的营销手段。

(六)核心套路:以现身说法混淆合法概念

吴艳玲以“在广西生活13年、本地通婚、家族参与”为由,声称项目“合法合规”;向女士等人则被“100多万人参与”的虚假数据误导,认为“这么多人参与肯定没问题”。

逻辑漏洞:个人经历不能作为合法性依据,参与人数多少也与项目是否合法无关。传销组织刻意回避正面回应“盈利来源”“业务实质”等核心问题,转而用“现身说法”“群体效应”混淆视听,本质是因为其模式根本无法通过合法合规的标准检验。

四、骗局本质与警示

桂林临桂区这类传销骗局,是南派传销的典型变种——摒弃暴力控制,转而依靠“政策包装+情感渗透+虚假承诺”的组合拳,隐蔽性更强、迷惑性更高。但其核心始终未变:以“快速致富”为诱饵,以“拉人头”为核心,以层级计酬为盈利方式,最终只会导致绝大多数参与者血本无归。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面对“国家支持”“无风险高回报”“层级分红”“拉人头返利”等关键词,务必提高警惕;任何要求缴纳入门费、以发展下线为盈利核心的项目,无论包装得多么光鲜,本质都是传销;若被邀约至异地“考察项目”“旅游致富”,一旦对方开始讲解类似模式,应立即果断脱身,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此文来源:,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