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鲁特旗的荒山上,一座没有立碑的土坟静静矗立了四年。坟中长眠的张某某不会想到,自己的离世竟成了妻子董某某持续领取养老金的"契机"。
2017年12月,张某某离世。按照当地习俗,家人将他土葬在自家东南方向的荒山上。这本是一起寻常的白事,却因为一个决定变得不再寻常——家人既没有为他办理火化手续,也没有向公安机关申报死亡。
这个看似"省事"的决定,成了后续一系列事件的起点。从2018年开始,董某某仍然按月前往银行,领取丈夫名下的养老金。她知道丈夫已经去世,清楚这笔钱不该再领,却仍然在取款单上一次次签下名字。
这一领,就是整整四年。直到2021年,这笔持续了四年、总额高达13.3万余元的异常领取行为终于被相关部门发现。此时,董某某已经通过这种隐瞒死亡事实的方式,累计领取养老金133,933.96元。
案发后,司法机关迅速介入。面对调查,董某某如实交代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令人稍感意外的是,2025年8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她将全部冒领款项退还至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的账户。

在法庭上,董某某对指控供认不讳。她坦言,最初只是想着"能领一个月是一个月",没想到这一领就是四年。法院审理认为,董某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考虑到其坦白情节、全额退赃并认罪认罚,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5万元。
这起案件揭开了一个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部分家庭在参保人员去世后,因各种原因不及时办理死亡登记,继续冒领养老金。有的人是出于无知,有的人是心存侥幸,还有的人像董某某一样,明知故犯。
社会保险基金不是"无主钱财",每一分都关系到全体参保人的共同利益。董某某的案件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它留下的警示却值得每个家庭深思:当亲人离世,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不仅是法定义务,更是对社会诚信的守护。
纸终究包不住火,任何试图钻制度空子的行为,终将面临法律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