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词语原来是这样发展变化来的,太有意思
千山聊文学
2024-03-14 15:33:31
我们经常说的一些词语,比如“城市”、“规矩”、“矛盾”、“五谷”、“发酵”、“成绩”等等是如何演变发展来的呢?他们又有哪些故事和历史来源呢?
问起来,我还真不知道,甚至走进历史博物馆,看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各种宝贝,也只是光看,知之甚少啊!
那么博物馆的文物又和词语什么关系?
这一系列的困惑,当我打开齐吉祥写的《一词一世界》的讲解后,才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否则真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这套书共分2册,书中讲解了50多个词义发展演变过程史和规律,并结合200多个与之有关的文物知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们不仅了解字词知识,还能了解一些文物知识,对5000年的物质文明史有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内容以讲故事形式,通俗易懂,又图文并茂,看的十分有趣。
比如“禁止”这词,就会联想不允许、危险的意思,但最早字的产生来源稀有的青铜禁,他主要用来放物品的,上面有三个圆孔,用来放青铜器,外观看上去就像酒器,到了商代,那时都喜欢喝酒,特别是王商纣,每天与宠妃妲已饮酒作乐,导致国没了,反思失败之教训,还是饮酒过度导致,从此,周天子就下令禁酒,如此就有了禁止这一词。
从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智慧。
比如“发酵”这词还有一个故事,当时人们的食物放久就会发霉,但又不想浪费粮食,于是就浸泡水里,把发霉的东西泡干净再吃,没想到浸泡后又给忘了,再去看时,不仅闻着香吃着还甜,从此受启发就发明了酒曲。
酒曲是个宝,算是我国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因为有了酒曲,然后接着有了酱油和醋等的发明,再后来被外国人偷偷带去研究,他们又发明了酒精、青霉素!
可见很多东西的发源地其实来自中国,但也有一些来自国外再传入我国,比如玉米,所以在“五谷”这词中玉米不能算在内。
了解每个字词的演变,就能明白5000年的物资文明史。以前词只是一个物件象形由来,后来受启发再是生活中可用的物品,再后来变化为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等,每个词折射出其非凡的意义。
这本书知识性强,趣味性浓,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可以从读这些字词入手,老少皆宜,当然更适合孩子读一读,提高学习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