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功力、学力、气力——慢聊写意画之笔力
我乃清和堂主人范云峰,闲居一隅,醉心于书画之间。前几日,王素敏老师莅临工作室,赠予两刀纸,乃是我久寻不得的佳品。我们坐下品茶论道,推盏换盏间,与友共赏书画之美,言谈甚欢。聊着聊着,话题自然引向了书画之道,王老师提及我的笔力颇为不俗,实乃不敢当。然,笔力二字,实乃书画之精髓,今日便借此机会,与大家慢聊写意画之笔力。
所谓笔力,简而言之,便是运笔时的力度感。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用力,更是心灵与纸张之间的交融,是形式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笔力的内涵丰富,其中最为核心的有两点:功力与气力。
然,功力之力,乃长时间锤炼所得。古人有云:“力透纸背”、“笔能扛鼎”,此皆为运笔功力之极致表现。功力之深浅,有“老”与“嫩”之分。老到之功力,非一日之功,需历经岁月的沉淀与磨砺。古人云:“学力到,心手相应;火候到,自无板、刻、结三病矣。”这便是说,只有学力深厚,才能心手合一,达到自然流畅的境界。功力老到的画家,即便是描绘柔细的线条,也能做到柔中有刚,棉里藏针,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内在力度。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即便用尽全身力气,笔下的痕迹也往往显得稚嫩无力。因此,笔力之修炼,实乃一场长期的修行。
而气力之力,则更多地体现在用笔的技巧上。它并非依赖于蛮力,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和规律。运气使力的关键在于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下笔前,用意要有力,然后以意领气,以气导力,将全身的气劲汇聚于笔端,使笔力自然透出。此过程中,切忌浮躁与表面的张扬,应追求内敛而深沉的力度。
至此,总的来说,笔力之修炼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磨砺。在写意画的创作中,我们应注重功力与气力的培养与提升,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书画的世界里静心修行,感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范云峰甲辰五月十八郑州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