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用我的皮吧!”1971年12月,乌恰县,一个不到3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了火堆里,全身大面积烧伤,经过十多天的抢救,小生命算是保住了,但要想彻底康复,还得做植皮手术。当医生说需要家属捐皮时,孩子爸爸吓得直打哆嗦,31岁的吴登云看到这一幕,心里一横,站了出来,他二话不说就卷起裤腿,自己打了麻醉,割下了13块皮。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北青网2024年9月30日关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事终一生 吴登云……”的报道) 1963年的夏天,帕米尔高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年轻的吴登云刚从扬州医专毕业,就背起简单行囊,千里迢迢来到新疆乌恰县。 初来乍到,他满怀雄心壮志,却不曾想这片高原会成为他终生牵挂的地方,乌恰的现实让吴登云大吃一惊。 医院就两间土房子,最高级的设备不过是听诊器和血压计,放眼望去,方圆几十里地荒无人烟,树木更是少得可怜。 想起家乡的繁华景象,吴登云心里不禁有些打鼓,但他很快调整心态,准备迎接眼前的挑战,但很快,吴登云就调整了心态,暗下决心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刚到西藏当医生时,吴登云可真是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回,他想问病人哪儿不舒服,结果嘴一滑,竟然问人家羊肉好不好吃。 这下可乐坏了周围的人,连吴登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这样,他慢慢和当地人熟悉了。 1965年春天,吉根乡突然爆发麻疹,吴登云一听说,二话不说骑上马就往那儿赶,赶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到了。 看着生病的孩子们,他心里难受得不行,顾不上休息,立马开始给孩子们看病,有个孩子病得特别重,吴登云一边给他打针,一边在心里不停地祈祷:"小家伙,你一定要挺过来啊!" 第二天一大早,吴登云又去看那个重病的孩子,到了一看,屋里空空的,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正发愣呢,孩子父母突然出现了,手里还端着热腾腾的奶茶,他们跪下来,激动地说:"大夫,谢谢您救了我们的孩子!" 吴登云心里一下子暖洋洋的,觉得当医生真是值了,随着时间推移,吴登云逐渐适应了高原生活。 他就又踏上了他每年例行的牧区之旅,他骑着马,挎着药箱,心里想着接下来要走遍全县的路程。 这一路上,他得应付湍急的河流和崎岖的山路,每当他遇到难以跨越的河流,总有热心的牧民要为他探路,"咱们山里人离不开你啊,大夫!" 牧民们朴实的话语总是让吴登云心里暖暖的,还有件事也是,那是1971年的一个寒冷冬天,吴登云遇到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 也就是咱们开头提到的那件事,当时吴登云心想:"这孩子才两岁,要是能治好,20年后就是个小伙子了,30年后没准都当爹了,我得把他救回来!"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登云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作为乌恰县人民医院的名誉院长,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人才。 如今的乌恰县人民医院,已经从当初的两间土胚房发展成为一所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医院,院内那些枝繁叶茂的白杨树,见证了医院的成长,也见证了吴登云与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吴登云说,"我和这里的人,早已离不开彼此!"在这片高原上,吴登云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爱无疆。
“医生,用我的皮吧!”1971年12月,乌恰县,一个不到3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了
易信娱乐
2024-10-05 18:3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