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红礼拜堂”·圣三一教堂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10-29 16:22:09
圣三一堂,位于江西路地块(今河南中路220号),为英国圣公会在上海创设的第一所教堂。第一代圣三一堂始建于1847年,1848年6月18日建成开堂。 第二代圣三一堂因1850年6月24日遭受暴雨而使屋顶坍塌。屋顶落架重建,并在东立面正中加建一座钟楼。由于基础和墙体仍为1848年的一代教堂原物,存在不少安全隐患,1866年圣公会决定对教堂进行重建。新圣三一堂的设计师是英国的著名建筑师乔治•史浩特爵士,他以设计哥特复兴式建筑而著称。由于最初的设计过于华丽,超出上海英侨的经济能力,于是不得不请当时上海唯一具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身份的设计师凯德纳修改建筑图稿,并由英国番汉公司承建。1866年5月24日破土动工,1869年8月1日建成开放,共耗银7万两。
圣三一堂设计的外观大体上属于哥特复兴式,设计了许多带有哥特风格的元素,如遍布教堂各处的尖券,只是在入口门廊处却采用了半圆券。整座教堂的室内外均采用清水红砖墙面,因而圣三一堂又俗称为“红礼拜堂”。教堂内外两侧皆为尖券排柱长廊,采用柱帽的单根矮柱,柱帽上面顶住连续尖券拱廊。圣三一堂的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式,长约47米,宽约18米,堂身高19 米,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后部的至圣所为古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堂内为大理石地面,设有圣坛、讲台、洗礼池(在东北角),均装饰有精美浮雕。座席为靠背穿藤的长椅,椅背钉着捐献者姓氏的铭牌。圣三一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堂。1893年在教堂的北侧增建一座哥特式锥顶式钟楼,中间1个大尖顶,四角4个小尖顶,塔内装置八音大钟,能按圣诗的音韵敲响,浑厚而优美。为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1893年10月12日举行了奉献礼拜,钟楼的钟声第一次敲响。整个教区为之气势更加宏伟,以此闻名远东地区。圣三一堂成为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被作为上海的象征,“轮船驶进黄浦江,看到了大教堂的尖塔——上海到了”。
图一、二:圣三一堂全景
图三:行号图上位置
图四:第一代教堂
图五、六:第二代教堂
图七、八:加建钟楼的第二代教堂
图九、十:圣三一堂近景
图十一至十五:教堂内外景
图十六:圣三一堂夜景
图十七:俯瞰圣三一堂
图十八:远眺外滩最高点圣三一堂
0
阅读:3
悦怿
《圣三一堂》为当时上海滩最高的建筑。
豆友191224210
宏伟
潘达胖
《圣三一堂》外观大体属于哥特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