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破局:少动脑,少思考,多体验,多感受
一只思敏在浙大吃烧烤
2025-04-20 15:52:10
🔸《思敏读博感悟》第54篇,这个系列合集见笔记结尾👇🏻
这周我又察觉到我的“完美主义”在作祟了。
起因是我去年开了自己的播客频道,一直到今年只陆陆续续上传了几期音频。每天打开电脑都万般为难地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否要上传新的音频?
当然,答案不出所料: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不做。
你要说这件事操作起来麻烦吗?真不麻烦,最多十几分钟的事。
所以我问自己:你为什么每天十几分钟的事都拖拉着一直不做呢?
我看着前几期播客惨淡的收听量,终于不得已承认我怕的不是麻烦,而是怕麻烦了没有收获。
我害怕自己的努力没结果,我害怕白努力。
然后我发现,当我想要做某件事时,我总是不断重复这样的思考流程:
我的脑子里可以瞬间蹦出来无数个天马行空的有趣想法,然后快速的过一遍流程直达结果。要么发现实施起来好难啊否定了路径,要么预估没啥效果否定了结果。好像就在脑子里几秒钟的事,我已经光凭空想把所有idea都否定了个遍。最终的结果也显而易见:
🔺我为自己找到了“拒绝开始”的理由。
我发现我的大脑总会在我兴冲冲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爆发出惊人的运转速度。
我人明明还没出发,它已经传输给我结果:好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你不用出发了。
🔺我好像想得太远了。明明还在起点,却一直在想终点的事。
可是我还没有出发啊!
很巧的是,这周遇到了一个高年级博士生学妹咨询我。在刚开始的自我介绍阶段,她给自己下了定义:
“我有完美主义倾向。很多事情我一旦想做了之后,我就会想得比较全面。”
而她的“完美主义”在科研上的体现就是:一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选题。每当她想尝试一个选题时,然后调研文献发现噢大家一般有这几种研究方法,然后在大脑里飞速地过每一种方法:
“A是经典方法,但发展到现在说服力不太够,而且我不太擅长这种方法,遂毙之;B方法倒是挺新的,但挖掘深度特别浅,我怎么能把它用得有深度又是一个问题,遂毙之……”就这样毙掉了每条路,然后陷入了“找选题-放弃-找选题-放弃……”的反复循环中。
所以你会发现完美主义者有个很大的特质在于:
🔺喜欢把idea先在脑子里过一遍…
(写不下啦,剩下的文字见图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