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只可心悟,不可言传”强调了对“道”的认知与超越性智慧。 1.语言无法完全真实

神力二三 2025-05-01 07:13:35

道“只可心悟,不可言传”强调了对“道”的认知与超越性智慧。 1.语言无法完全真实地揭示道你全部:语言本质是符号系统,通过文字/声音指向概念,但“道”具有混沌性模糊性,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就无法用语言符号完全还原。道本身的模糊性是不可量化、不可分割的实体,是整体性、动态性的宇宙法则,这些法则还有不可实证性:如常涉及主观体验如顿悟、天人合一,无法通过客观实验证明。这些特性都给道进行言传造成了无法越过的鸿沟,才让人形成道不可言传的观念 2.道的精要内涵是在实践中体悟到的,需用心感悟体验,产生灵感顿悟,每个人的生命境遇独特,每个人的困境、资质、机缘不同,对道的理解必然呈现个性化。例如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在极端困境中结合儒家经典与心性体验完成的。再如陆羽茶道、武当功夫、中医医道的领悟,都离不开个人心性与实践过程,再融进自己的阅历见识与灵感顿悟,才能得其精妙,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和主观色彩,所以“心悟”才是其必然途径。 3.言传与心悟也是相辅相承的。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其中“师傅领进门”说的这是言传,将经文要义传授给你,并传授给你实践的路经,和师傅的经历。这些言传的东西还不是“道”本身,你能否真正掌握“道”,真正得“道”,还得靠自己去实践,去领会,去“悟”道,你悟得多深多广,就是你得道有多深多广,师傅悟的道与你悟的道是绝然不同的,所以,同门师兄弟得道有高低,有的甚至超越师傅,这就靠个人的悟性灵气,靠个人的经历境遇与资质,而不是靠师傅言传了多少。 上面的从师过程我们还看出,师傅的言传经义和实践方法是悟道的其础,如果没有师傅教这些,你就无从去领悟去找实践的方法,没有悟道的方向,悟道也成了空谈。 总体来说,因道的独特性特征,语言无法完全描术道本身,道的主观性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去感悟去体验,这种感悟与体验与个人天赋悟性和经历境遇有关,悟道才会千差万别。悟道也要告言传教义和实践途径,所以,言传与心悟相辅相承。

0 阅读:0
神力二三

神力二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