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舰开放日的甲板上,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人群。一位91岁的老人在家人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踏上这艘钢铁巨舰。他佝偻的脊背被岁月压成一道弯弧,却在望见舰艏飘扬的五星红旗时,突然挺直了身躯,浑浊的眼眶瞬间泛起泪光。 “同志,俺终于找到你们了……”老人沙哑的声音在甲板上回荡。他布满老年斑的手缓缓探入胸前衣襟,摸索着掏出一枚泛黄的布包。当层层包裹被小心翼翼解开,一枚锈迹斑斑的军功章赫然呈现,五角星图案在阳光下仍闪着微弱的光。舰上官兵围拢过来,才听清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1948年淮海战役,他还是个14岁的支前小民工,跟随担架队穿越枪林弹雨。在一次转移伤员途中,部队首长将这枚军功章塞给他:“娃娃,等新中国有了自己的大船,替俺上去看看。 七十余载时光飞逝,当年的小民工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却始终牢记着这个跨越战火的承诺。得知沂蒙山舰开放,他执意让儿孙驱车三百里前来。“俺知道这是登陆舰,能装战车、能运战士,和当年俺们用的木船比,强太多了……”老人抚摸着舰体冰凉的钢板,布满老茧的手指微微颤抖,“老首长,您看见了吗?咱们的船能乘风破浪,咱的军队更威风了! 舰上年轻的水兵们红了眼眶。有人小心翼翼接过军功章,用袖口轻轻擦拭;有人为老人戴上崭新的舰徽,郑重行军礼。这一刻,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甲板上无声传递——从淮海战场的硝烟到现代战舰的轰鸣,从支前民工的草鞋到海军战士的战靴,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那份滚烫的爱国心。当夕阳为沂蒙山舰镀上金边,老人握着军功章的手仍紧紧攥着,仿佛要把这份跨越世纪的荣光,永远刻进血脉里。
就地免职!印度阵风被歼10压制之后,中将指挥官被严肃处理根据印度媒体发布的消
【145评论】【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