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山西姑娘,在北京地铁站为一陌生老人指路,并给了100多元现金,哪料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07 14:41:00

2018年,一山西姑娘,在北京地铁站为一陌生老人指路,并给了100多元现金,哪料半个月后,老人不停打来电话要地址,姑娘无奈给了之后,此后连续七年便频繁收到快递。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一个平常的晚上,贾永婷下班路过地铁站时,注意到一位神色焦急的老人正对着线路图反复比划,口中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似乎在向路人询问方向,却始终未得到清晰的答复。   她本可以匆匆而过,毕竟那天她刚加完班,疲惫不堪,但她还是停下脚步,靠近去听了听老人的目的地,才发现恰好与她顺路,便在那一刻,她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决定——带老人一起乘车,顺便送他到目的地。   这位老人来自山东莱阳,姓孙,年过六旬,第一次独自进京办事,随身携带的不过是几百元现金,一部只能打电话的老年机,高楼林立的北京和密如蛛网的地铁线路图对他而言如同迷宫,他没有导航、不会扫码,只靠一张手写地址和口音不通的询问,显然寸步难行,那天已是深夜,天色全黑,老人的背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孤单。   贾永婷不仅带他买票、进站、乘车,还陪他一路步行到办事单位门前,目送老人走入大门,她才转身离开,临别前,她将身上仅有的一百多元现金塞进老人手中,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只说了一句“有事就联系”,便匆匆走了。   事情本可就此结束,如同城市里千百个擦肩而过的善意,然而半个月后,贾永婷接到了一个来自山东的陌生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老人的声音,他已平安返回老家,反复感谢她的帮助,并坚决要她留下收件地址,说是要寄些自家种的特产表示心意。   几天后,一个沉甸甸的快递箱出现在贾永婷办公桌前,包裹里是一箱石榴,每一个都被旧报纸小心包裹,夹着一张潦草却真挚的感谢信,那一刻,她才意识到,自己那天的举手之劳,在老人眼中竟是如此珍贵。   此后的几年里,这样的包裹从未间断,春天寄来樱桃,秋天送上苹果,冬天则是自家腌制的腊肠与花生,孙大爷家有三亩果园,每年采摘时他都会为贾永婷精挑细选最好的果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再托邮局一趟趟地送往北京。   有一年寄桃子不慎挤烂,孙大爷特地打电话与快递公司理论,之后每一次寄送都格外讲究包装——水果层层包裹,外加旧衣物缓冲,甚至自己用木条加固纸箱,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说这位山东老头寄快递比城里人还专业。   贾永婷也并未只是收礼物的那一方,她从山西老家寄去陈醋和平遥牛肉,还特意为孙大爷买了厚羽绒服,每逢节日,她总会寄去一份心意,2019年国庆,她专程坐高铁前往山东,拜访这位“快递背后的老人”,孙家特意设了三桌家宴,亲戚邻居齐聚,只为见一见这位“北京闺女”,离开时,她的车后备厢被装满了刚收的五十斤花生,车轮都被压弯了些。   这份来往持续了七年,情谊也在一箱箱快递中逐渐沉淀成亲情,2023年,孙大爷的孙子结婚,特地向贾永婷一家发了请帖,婚礼当天,老人在拍全家福时执意把她一家拉进镜头,照片最终登上了当地报纸,记者采访时才发现,孙大爷家中存着厚厚一沓快递单,每张都在背面用铅笔记下了寄出的日期和内容,共计八十六张,他说,“人家姑娘对我实心实意,咱不能昧良心,”   即便是寄梨子时,包装费高达二十八元,比梨子本身还贵,老人也毫不犹豫,他不是在寄水果,而是在传递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激和信任,而贾永婷也珍藏着三十多张快递回单,每一张都见证了这份远隔千里的牵挂。   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大家早已熟悉那来自山东的包裹,一看到裹着麻绳的纸箱、贴着药店宣传单改成的手写便条,大家就知道是“山东老爹”又寄来了礼物,前台小姑娘会笑着说:“你爸又寄地瓜来了,”贾永婷听到后总是笑着点头,眼里却常泛着泪花。   这份关系在外人看来或许不可思议,但在她心里,这位老人早已成了她的亲人,一个人在北京漂泊多年,许多时候,她靠的正是这份来自远方的温暖在支撑。   而孙大爷也从未停止筹备,他托人带话说,今年春天家里新盖了间厢房,是专门为“北京闺女”留的,听说消息后,贾永婷第一时间查起了莱阳的天气,办公室的同事们一看她的举动就知道:等天气一暖和,她又要启程去山东了。   七年间,两家人早已打破了地理和血缘的界限,真正地把对方纳入了彼此的生活,那一箱箱水果、一封封手写的信笺,不只是快递,它们承载的是一份信任、一种温情,和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善意。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3-11-07《她不过是指了个路》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