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婚不育者,呈逐年上涨趋势。网络上对此多有研究。分析其原

扬州大兔子 2025-05-07 14:47:37

        近几年,不婚不育者,呈逐年上涨趋势。网络上对此多有研究。分析其原因,无外乎房价太贵,职业太卷,挣钱太难,孩子教育成本太高等等。这些都没错。不过本人认为,这些都不是不婚不育的理由。 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因为战争、自然灾害和新中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实际状况,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很短。老一辈革命家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英雄母亲”概念应运而生。人口是最大的生产力,真理啊。响应号召出生的孩子,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红利,为新时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小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鸡鸣狗吠孩子闹是人间烟火最动听的音乐。那时候穷吗?真穷啊。一件衣服,“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连连缀缀算老四”是常态。快乐吗?真快乐。中午饭如果一人有两块肉吃,便是改善生活。 那时候的人不需要自己掏钱买房。城市有房管处,负责调剂各家各户的住所。人多房少,不影响兄弟姊妹们学习之余的打打闹闹。老大管老二、老三等,比比皆是。父母忙于上班、加班、开会、社会活动等,从眼睛一睁忙到点灯。七岁八岁甚至五岁六岁,就开始干家务。会择菜做饭,洗衣扫地。 那时候,菜场卖的都是毛菜。韭菜要一根根除去黄叶,毛豆米要一粒粒剥出来。城市是煤球炉,农村烧大灶。少一口气的火,煮出来的就是夹生饭。那时候男女同工同酬。新中国的第一代杰出女性:女拖拉机手、女飞行员、女劳模、女英雄……她们在工作中不让须眉,在婚姻中长袖善舞,为国家生育、培养出一代优秀的接班人。 上学吗?当然。书本费之外的学费,国家有减免。三五毛钱一学期学费,还可以缓交。如果某一学期交了全额,老师会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予以减免。交过的钱,充当学下期、下下学期的学费。作业本在缴纳书本费时已经包括,不需要额外再买。 女人愿意结婚生孩子吗?没有不愿意的。明知道结婚后更辛苦更劳累,可哪有适龄不结婚的青年?在不采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老天爷用神奇的金手指,让世间的男女比例,有一个相对的平衡。那天看到有人说,婚姻是最大的玄学。深以为然也。 总有一个人,在未知的地方等着。如果到年龄不婚,不但当事人吃不消,父母亲友都以为是天大的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是老人思想陈旧,而是自古至今的人生。人类创世之初的设定。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据说在五月这个结婚黄金月,上海的离婚预约,早已经爆满。现在的情况是,城内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却不想进去。为什么?表面看是开始列举的几个问题。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哪里?窃以为是舆论导向。看看现在的媒体吧。强调女人的独立,要求男人在婚姻中无限度付出。生不生孩子,是女人的权利。没错,这是生育权的具体体现。婚姻中的男人,有没有生育权?不说。 影视剧中,阔太太的生活被放大,好像每个已婚女人都过着美容、打牌、遛狗、养花的日常。孩子呢?生的时候住月子中心,一个月后带月嫂回家照管。然后?交给双方父母。作为母亲的作用,就是借肚皮用一下。便是这,还委屈得不行。 明明自己出生在小门小户,每天却想着当少奶奶。镜子里的女人相貌平平,却以为是西施再世,倾国倾城。不恰当的引导,让本身文化程度不算高的群体,对婚姻产生华而不实的梦想。一旦走进婚姻,发现现实和理想不符,不想其它,“离婚”。以为离婚后,康庄大道在前面等着。可能吗? 现在人的生活,真是不要太好。有净菜、预制菜可供选择,有外卖、快递减轻家务负担。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干好自己的工作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生活。物质生活的丰饶程度,是我们的上辈人无法想象的梦境。 人们却不愿意结婚了。养儿育女的甜蜜幸福,不想去体验了。人到这世上走一圈,最后的结局都一样。结婚生孩子,是其中的一环,是完整人生的必须。 一辈子,有机会经历一次生死相依的爱情,养育一个给自己生活增添无尽快乐的孩子,会少掉很多遗憾。我以为是这样。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扬州大兔子

扬州大兔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