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金收费机制看背后的利益逻辑 公募基金的收费机制和净值表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背后又隐藏着诸多利益考量。 公募基金在现行收费制度下,拉高净值看似对基金公司没有直接收益,更多的是广告效应带来的规模增加的间接收益。然而在当前市况下,拉高净值反而可能导致赎回增加,规模减少。这就导致基金公司为了维持规模,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让基民处于套牢状态,以保证收费不出现大幅下滑。这充分体现了考核机制对基金公司行为的影响,毕竟每个人都在为自身利益而努力,基金公司也不例外。 而浮动费率的出现,让基金收益直接与净值挂钩,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基金收益会立即增加。这看似是一个激励基金公司提升净值的好方法,但为何以前没有采用这种机制呢?这背后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以律师收费为例,虽然风险收费看似合理,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目标就不收费,类似现在的基金浮动费率制。但在刑事辩护案件中,却不允许风险收费。除了一些不能言说的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收费方式可能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刑事辩护中,如果采用风险收费,律师可能会为了获得收益,过度关注案件结果,而忽视委托人的真实需求和合法权益。比如,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追求胜诉,或者在案件过程中因为担心无法获得收益而懈怠对委托人的服务。 同样,在基金领域,浮动费率制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基金经理可能会为了提高净值增加收益,而采取一些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忽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或者在市场波动时,为了避免净值下降导致收益减少,而做出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所以,无论是基金收费机制还是律师收费机制,都不能仅仅从表面上追求收益与结果的挂钩,更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真正的公平和合理。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这些背后的逻辑,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基金,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基金经理里面其实也有个别很厉害的,我只有一个基金持仓,而且也只买了700元。当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