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

史说畅谈呀 2025-05-09 13:50:11

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

当时的白居易都六七十岁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这还要从他年轻时候的感情经历说起。

世人都以为《长恨歌》,写的是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却少有人知道,他是在借李、杨之事,述说自己抱憾一生的相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话,他最开始是说给他的湘灵听的。

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在公782年,由于战火不断,为了保护妻儿老小,做官的父亲白季庚把一家人送到相对安全的徐州符离县城东毓村(今宿州市埇桥区古符离东菜园村)。

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后,11岁的白居易认识了7岁的邻家妹妹——湘灵,在母亲的允许下,两人偶尔会约着一起去河边散散步。

在没遇见湘灵之前,白居易本是不知道何为爱情的。

此时的湘灵就是白居易心中的白月光,他送给湘灵一面镶锲着双盘龙的铜镜,他说,曾有个大诗人,叫刘希夷,他给心爱的女子写过一首诗——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郎有情妾有意,湘灵开心地收下了镜子,也是从内心认可了两人的感情。

不过两人私定终身的事情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她不同意,母亲认为儿子将来是要做大官的,乡下野丫头湘灵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但是白居易却反抗了母亲,执意要和湘灵在一起。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或许白居易和湘灵就能继续青梅竹马下去,可是事情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

在符离住了十个多月,白居易一家便再次前往越中(今绍兴及杭州萧山区一带)避难,由于走得匆忙,白居易和湘灵都没有来得及告别。

白居易离开后,曾给湘灵寄过诗,题目就叫《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在襄阳,因为父亲是别驾,他们的生活过得还算如意。

过了几年,白居易到了可以成亲的年龄, 母亲逼着他去相亲,而且还有好多富家女送上门来,但是白居易都不为所动,因为湘灵在他的心里。

794年,白居易父亲去世,一家人又重新回到了符离,虽然两人近在咫尺,但是按照礼法,白居易要披麻戴孝,在家丁忧近三年,他们还是不能私下见面的。

直到797年,白居易26岁,湘灵22岁,白居易鼓足勇气对母亲说出向湘灵家提亲的事情,但是母亲依然“原则性”很强:“你娶的应该是对你前途有帮助的女子,你要娶一个村姑,岂不是让别人笑话咱们白家?”

799年,白居易过了乡试,他结识了弘农杨氏的子弟杨虞卿。杨虞卿见白居易年近三十竟还单身,有意把从妹介绍给他,但是他却拒绝了。

29岁那年,白居易以新科进士的身份,求母亲同意自己将湘灵娶回家。

母亲还是拒绝,她说:“进士?这算个什么官?”

见母亲并不认可他的进士身份,白居易一咬牙,为了湘灵,他回到长安再继续考。

803,32岁的白居易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 有了官职,白居易决心把家迁到京城,这年隆冬,他赶回符离老家,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

但是母亲依然不同意,她认为儿子已高中进士,再娶上一个名门女,以世俗的眼光看,这人生就圆满了,而倘若他不顾一切娶了湘灵,那么就相当于是毁了他的下半生。

白居易彻底失望了,他找到湘灵,对她说:“我要走了,去长安,再也不回来了。”

湘灵送给白居易一双她亲手做的鞋子,从此,两人一别两宽。

37岁那年,白居易和好友杨虞卿的妹妹成了一对。

这下子,母亲开心了,可是白居易不开心。

39岁那年,母亲在外赏花却意外坠井而亡。

两年后,白居易,又遭受了爱女夭折之痛。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白居易变得颓废。他写下了“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后来第二个女儿出生后,才算给了他些许安慰,虽然被贬官,但是和社区在一起,生活也算幸福。

不过没有生儿子,始终是妻子心中的痛,于是她开始张罗为白居易找妾生子。

从此白居易家中女子不断,晚年的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这里,他的人生风流至极,家里家妓不断,而最让他中意的便是小蛮和樊素。

据不完全统计,白居易家妓至少三十多人,其私生活堪比皇亲。不过从唐朝那种彪悍风气来看,家妓也是一种极其平常之事。

到了晚年,自知已时日无多的白老先生遣散了所有家伎,昔日热闹非凡的宅邸恢复了久违的安静,白居易又回到孤身一人。

公元846年农历八月十四,白居易于洛阳去世,享年75岁,在白居易去世后不久,有人曾拿着其写给湘灵的诗,去符离寻湘灵,可是她早已皈依佛门。

在官场上,白居易的抱负终究无法实现,也始终郁郁寡欢。在情感上,母亲的干预,让他少年时的爱而不得,从而影响了他后半生在感情方面的经历。

白居易与湘灵的一段“不了情”,至今看来是让人叹息不已。如果有来生,希望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0 阅读:120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