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31日,杜月笙对杨志雄说:“除非陆京士明天到,我还有希望,要不然就

史说畅谈呀 2025-05-09 13:57:24

1951年7月31日,杜月笙对杨志雄说:“除非陆京士明天到,我还有希望,要不然就是我的死期了。”

陆京士到底是何许人?可以“掌握”杜月笙的死期?

1951年7月29日凌晨,杜月笙已经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他把守在客厅的朱文德叫进自己房间,让他发电报给在台北的陆京士,让他速到香港。

但是陆京士在台湾公务繁忙,这个时候杜月笙邀请他过去,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就是杜月笙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

朱文德一大早就发了电报,只有四个字:尽速飞港。

7月30日,杜月笙又让人给陆京士发电报,也只有四个字:病危速来!

7月31日,陆京士回复说他定于8月1日飞给香港。

听到这个消息后,病重的杜月笙好像变得精神起来了,后来杨志雄过来探望他,他们两个单独聊天的时候,杜月笙突然说:“我不想活了。”

杨志雄此时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接着杜月笙又说了一句:“除非京士明天能到,我还有希望,不然,就是死期了。”

杜月笙自己心里有苦:这次他们一大家人逃难到了香港,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而且存在香港的钱早就花光了,如今共产党把大陆治理得越来越好,等着国军打回去就更没有希望了,他早就知道,只要没钱了,他的死期就到了。

杨志雄安慰他,之前他帮助过那么多人,以这样的交情,他有困难了,大家也都会争着抢着帮助他。

8月1号那天,由于香港台风加暴雨,陆京士无法抵达,直到8月2号早上,香港的天气逐渐变好,陆京士才抵达杜月笙所在的坚尼地台。

此时的杜月笙两腿软得自己不能动了,但是看到陆京士,他在旁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陆京士终于来了,杜月笙精神头也好了一点。

8月4号一大早,杜月笙对陆京士说趁着自己精神好,商量一下自己的后事。

所有人都怔住了,孟小东哭着去了自己的卧室,陆京士满腹凄然,却也无言以对,只好认真听。

等到所有人都退出了房间,杜月笙平静地与陆京士商讨自己的身后事。杜月笙要求丧事一切从简,只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条,是要穿长袍马褂人殓,这是他穿了大半辈子的衣服,死去也要这样穿。

第二条,是要有一口好棺材,这并不是杜月笙死了还要出风头,而是为了满足他的第三个要求,就是尸骨不能埋在香港,要先葬在台湾,将来上海“光复”了,再将他的棺材起出来,带回上海去,葬在他的出生地高桥。

8月6日,陆京士、钱新之、金廷苏、顾嘉棠、吴开先和徐采丞6人,遵照杜月笙的指示,再参考台北好友的建议,草拟了三份遗嘱,一份是对国家、社会的公开表白,一份是训勉后代的,一份是关于遗产分配的。

陆京士到底是何许人,让杜月笙临终前一定要见到他?

1928年,十几岁的江苏太仓人陆京士加入青帮杜月笙门下。

当年陈群想要蚕食上海工会,违抗老蒋的命令将张君毅给害死。而陆京士正是张君毅的好友,陆京士为了为张君毅复仇,一人扛起了工会重担。

当时杜月笙很看中工会中的于松乔,就将他收入门中,后来杜月笙了解到陆京士以后,又想通过于松乔收了陆京士。

陆京士久仰杜月笙大名,也知道杜月笙的能量,但自知不是同道,没想过会和杜月笙走到一起。

在他的印象中,像杜月笙这样帮会起家的大亨,从穿着到行为举止,自然都是一副流氓白相人的做派。

岂料一见面,杜月笙却是一副文质彬彬的形象,中等瘦削的身材,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清癯的脸上带着谦和的笑容,一双硕大的招风耳煞是引人注目。

陆京士看着面前的杜月笙,分明就是一个举止文雅的中年绅士。而且杜月笙一开口,竟然谈吐清新脱俗,国民党刚带来的新名词,他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运用得十分恰当。

就这样,陆京士和杜月笙熟识起来,于是他向杜月笙递了帖子,拜杜月笙为师。

后来陆京士还联络了自己的一帮兄弟好友11人,一同拜杜月笙为师,这就是所谓的工会“十一股党”。

不久,陆京士又拉来一帮39人,一起拜杜月笙的弟兄顾嘉棠、金廷荪等人为师,这是“三十九股党”,他们50人组成“精诚团”,成为控制上海工会的一股最大势力。

抗战爆发以后,杜月笙命令陆京士协助建设苏浙别动队抗击日军。陆京士在前线一心杀敌从不惜命,几次差点为国捐躯。

后来多亏了杜月笙的营救才保住了性命,这件事可以看出杜月笙对这位弟子的厚爱和看重。

陆京士也是讲义气的人,他对杜月笙就像对父辈一样尊重,杜月笙也有意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把帮会交给他来管理。

跟着杜月笙的这些年,他也学会了很多事情,陆京士对于杜月笙的情感,更像是父子一般。因为信任,所以杜月笙把他当作重要的左膀右臂之一。

从杜月笙临死之前对陆京士的信任可以看出杜月笙和陆京士二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是弥足珍贵的,毕竟让上海滩大佬杜月笙能够让杜月笙放下戒心的人,估计也就陆京士了。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