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科状元考了744分,清华校长亲自带着录取通知书上门拜访,可当校长推开门看到这名学生的时候,直接傻眼了,而在听说他的身世后,更是潸然泪下…… 2017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满怀好奇心踏上寻访之旅。一个744分的高考理科状元,让这位名校掌门人亲自带队前往河北沧州,想一探究竟。 当邱勇校长一行人终于来到庞众望家门口时,推开那扇简陋的木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映入眼帘的是破败不堪的房屋和满院的废品,潮湿和发霉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屋内空旷得连像样的家具电器都没有,唯一的一张桌子就是庞众望平日学习用的课桌。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在这间屋子里,一位母亲坐在轮椅上,灿烂地笑着,手里紧握着儿子的清华录取通知书。这位妇人高位截肢,终身瘫痪在轮椅上,而庞众望的父亲则患有精神疾病,时好时坏,常年不着家。 庞众望1999年2月出生于河北吴桥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母亲患有先天性脊柱裂,长期爬着走路导致膝盖过度磨损,久而久之两条腿坏死,不得不切除双腿保命。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是年迈的姥爷姥姥,父亲基本没有劳动能力。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停止。六岁那年,庞众望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花费四万元手术治疗。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这笔费用如同天文数字。医生表示手术风险极高,亲戚们纷纷劝母亲放弃,但是母亲不顾自身残疾,带着儿子挨家挨户借钱,历经波折终于凑齐了所需的五万元手术费。 手术虽然成功,却让家里债台高筑。懂事的庞众望,放学后便在大街小巷穿梭,仔细搜罗废品。每次换来钱,他都小心攒着,一心只想为艰难度日的家减轻些负担。 为了还清债务,精神状况不稳定的父亲跟随同乡外出打工,年迈的姥姥姥爷去工地当小工,而母亲则在家接刺绣工作。即使生活如此艰难,母亲从未放松对庞众望学业的要求。 庞众望也不负所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奖状贴满了墙壁,成为这个家最亮眼的装饰。这个早熟的孩子深知,在这困窘的环境里,读书是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途径。 十三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母亲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贫血住院,家里已经穷得一分钱都拿不出来。面对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母亲,庞众望满心焦急却又无计可施。思考再三后,他鼓起勇气找亲友借钱,才凑齐了母亲五千元的住院费。 为了让母亲补充营养,他每天放学就到饭馆打杂,再到菜市场捡烂菜叶凑合吃。有时候也会去路边捡废品,但锋利的边角常常割破他的小手。害怕母亲瞧见心疼,庞众望每次回家前,都会躲在角落用清水仔细冲洗伤口,把血迹洗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而存下的这些钱,则会买鸡蛋给母亲补充营养,可即使只有一两个鸡蛋,母子俩也会互相谦让,自己都舍不得吃。 2017年的夏日,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庞众望收到了人生的转折点——684分的裸分,加上农村专项计划的60分加分,总分高达744分。这个分数不仅让他成为河北沧州市理科状元,更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他家破旧的房屋里,母亲庞志芹看着儿子手中的录取通知书,激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多年的辛苦付出,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我没读过一天书,但我羡慕你们读书人。我和孩子的爸爸都不行,所以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众望身上。这个家庭,不能不努力。"母亲曾这样告诉记者。 庞众望的优异成绩引起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注意。为了亲眼见证这位从困境中崛起的少年,邱勇亲自带队前往河北。面对校长的惊讶,庞众望却显得异常平静。这份淡然与自信,是他多年来在逆境中磨砺出来的品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面对"是否会因家庭而自卑"的提问,庞众望神情坦然,思索片刻后给出了令人动容的回答:"我的父母都这么好,外婆外公也这么好,我不认为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手的,我认为别人应该羡慕我才对。"这段话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人。 当社会各界纷纷想要资助这个特殊的家庭时,庞众望却婉拒了所有人的好意。他对记者说:"大家没有必要资助我。从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我知道,每个人赚钱都不容易。我们自己能过得下去,为什么要欠别人的人情。人情这种东西不怎么好还。" 对于庞众望来说,考入清华并不意味着成功。他认为的成功是毕业后能在社会上靠自己打拼有所成就。为了这个目标,他计划提前一个月去北京,找一份兼职工作,熟悉学校环境,同时寻找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庞众望依然保持着优秀的成绩。他连续四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习进步奖,还担任了班级的团支书。2019年,他被评为第四届"寻找新时代感动中华十大慈孝故事(人物)"。
河北理科状元考了744分,清华校长亲自带着录取通知书上门拜访,可当校长推开门看到
闻史忆今阁
2025-05-09 16:56: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