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赵一曼被日本人日夜折磨,碎骨掉了20多块。行刑前她忍痛写下两封遗书。没想到20年后竟发现遗书里还藏着敌人读不懂的秘密。
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四川宜宾,原名李坤泰。
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封建地主,可谓家境殷实,她家共有兄弟姐妹8人,赵一曼排行老七。
虽然出生于封建地主之家,可她的父母还是给了赵一曼读书识字的机会,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将其送进私塾学习。
从赵一曼开始学习文化起,她的姐夫郑佑之就开始教她。
郑佑之不仅教赵一曼学习文化知识,还教她如何摆脱封建家庭牢笼。
此后,为提高赵一曼的政治觉悟,郑还专门让其读先进刊物《觉悟》、《妇女周刊》、《国民日报》等。
在姐夫的影响下,赵一曼逐渐变成意志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此后,在郑佑之的帮助下,赵一曼逃出封建家庭,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但是因为她参加爱国运动,所以在暑假开学时,赵一曼刚进校门,就看到了校方开除她的通告。此时,北伐军已到了宜宾城,国共合作后,创办了中山中学,并热情欢迎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的同学入学。由此,赵一曼进入了中山中学继续学习。
1926年10月,党组织决定送赵一曼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去学习。在那里,她学习到不少军事知识,并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1927年9月,党组织又派她到苏联学习。
在苏联学习期间,赵一曼与同学陈达邦结婚。
1928年冬,因国内工作的需要,组织决定让赵一曼回国。此时她已怀有身孕,但为了革命需要,她还是辞别了丈夫,毅然回到祖国。
赵一曼回国后,经组织安排,她先后在江西、湖北、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后来她调到湖北宜昌开辟联络站。进行秘密工作时,赵一曼的肚子越来越大,她当时居住在江边一间木板房,工作和生活都在家里进行。
因为天气寒冷,赵一曼虽然感觉身体不适,却依旧坚持工作,但到快分娩时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住了。
她躺在床上,一阵头晕目眩,喉咙仿佛割裂般疼痛,只能叫喊着:“水!水!”住在里间的房东老太太闻声,出来给她倒了杯水,赵一曼向房东表达了感谢。
但是房东却觉得如果赵一曼在她的房子里生了孩子,就会带来霉运,因此她把赵一曼赶走了。
一时间,赵一曼无处可去,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必须马上找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但在没有向组织提前报告的情况下,从联络点撤离可能会引发意外。
于是她悄悄躲在屋檐下杂乱堆积的稻草里,在那里熬过了一夜,后来还是一位邻居大姐收留了赵一曼,当天晚上,她平安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宁儿”,大名陈掖贤。 后来为了安全考虑,赵一曼没有把儿子留在身边,而是交给了丈夫陈达邦的哥哥抚养。 1929年夏天,陈达邦收到一封自己大哥陈岳云的来信这才知道赵一曼当初瞒下已有身孕之事,此时他的儿子正寄养在大哥家中。
之后赵一曼便一心扑进了东北地区的地下组织领导工作。
工作期间,赵一曼始终不顾个人安危革命在第一线,并相继担任了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政绩相当突出。
由于赵一曼手中掌握着很多重要的情报。也正为如此,敌人才想要将赵一曼逮捕,以便于逼问出有关抗联的相关机密。没多久赵一曼被敌人抓了。
敌人残忍地对施以鞭刑、烙烫、辣椒水、老虎凳、竹签刑,乃至电击都用上了,他们把赵一曼折磨得体无完肤,甚至双腿打得骨折,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赵一曼依旧未吐半个字。 一个月后,在一无所获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敌人决定把赵一曼押解到她曾经战斗过的珠河县,斩首示众。 在被押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写下了遗书,为了不让敌人拿着她的遗言作为口实,去迫害她的孩子,她又写了一份与之前编造的口供一致的遗书:“……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昂首挺胸,愤怒地对着敌人的枪口…… 但令日本人想不到的是,这两封承载着深厚母爱的遗书,同时隐藏着对敌人的错误诱导。
她在信中提到:你的爸爸已经在东北牺牲了。
近20年过去了,经过调查才发现,其实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并没有牺牲,并且在当时他也不在东北。 1950年,《赵一曼》这部电影一经上映,无数人为她的壮举感动落泪。 有一个人在看《赵一曼》的时候显得格外激动,只见他不停地抹着眼泪。甚至在电影播放完后,这名男子当场失声痛哭了起来。
旁边的人都感到不理解,于是上前询问他怎么了。只见这名男子哽咽地说:“赵一曼,她是我的妻子....” 时代不会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们,每一位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都会被历史所铭记,一代一代的弘扬下去,教导着每一位炎黄子孙更好的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因为那是用千千万万个革命战士的牺牲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