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一战成名,各国反应值得玩味,为何说美国服了?又该怎么理解中国的两次发声呢? 印巴战火还在持续,在巴军击落5架印度战机后,吃了大亏的印度想报复,但也吸取了教训,不派有人战机了,而是对巴基斯坦发动了大规模无人机空袭。随即巴基斯坦表示,进入本国空域的以制“哈洛普”无人机共29架,28架被拦截。
巴军为什么总能在比拼中占优呢?说白了就是差距都是比出来的,中国武器一战成名。空空作战就是比谁“看得远”,谁“武器长”。歼-10CE探测距离200公里,PL-15E空空导弹射程150公里,印度的“阵风”战机甚至无法发现歼-10CE就被干掉。美国人也不得不服气,承认一架歼-10CE击落了两架印度战机,中国战斗机已取得“重要里程碑式”突破。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西方武器就是“先进”的代名词,一大原因是它们实战了很多年,建立了有效的威慑机制。但它们实战的对手往往是一些没有防空、没有制空权的第三世界小国,它们的威名是靠着轰炸平民、打治安战得来的,根本就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直到在印巴边境,它们遇到了中国的歼-10CE和PL-15E。 经历了这一系列挫折后,印度的姿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印度防长辛格,他强调印军对巴基斯坦发动的“朱砂行动”,只是想要打击巴国境内的恐怖分子,不想让局势升级。这是在说软话,但还是要面子,表示如果巴基斯坦报复,印度不会退缩。其次,莫迪的口风也出现了变化,在印巴空战爆发前,莫迪声称“追捕恐怖分子至天涯海角”,授权军队“放手去打”,这是在向国民展现强硬姿态,也是在告诉国际社会自己对巴动手的决心;而在空战爆发后,莫迪不再强调报复,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内部保持“清晰沟通和警惕”。
是什么原因让莫迪口风大变?除了印军没讨到便宜之外,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淡漠态度可能也是关键因素。在印巴空战前,特朗普对印度表示了“全力支持”,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莫迪对局势的判断。结果印巴大打出手后,特朗普却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将“自行解决”,潜台词就是美国不管了,万斯更直言“印巴冲突不关我美国的事”。美国不管后,尽管联合国、卡塔尔和俄罗斯等多方势力在呼吁缓和局势,但影响力有限。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强力介入,那这两个有核国家的战斗可能会滑向最危险的边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这件事上的两次发声是有深意的:先是“支持巴基斯坦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而后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中国的表述变平衡了。这不是说中国之前在“拉偏架”,而是一种策略,即在冲突爆发前,通过支持弱势方来让强势方投鼠忌器,将冲突扼杀在摇篮里。不过印度还是选择一意孤行,那中国也就不需要再防范爆发冲突,让局势降温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对印巴两国而言,中国的呼吁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因为自2020年以来,解放军就驻扎在了离克什米尔地区不远的中国领土上。所以不论是哪一方,但凡想要冒险,都必须考虑到解放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