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史册中,有一张照片格外动人,那是当年歼10试飞员完成首飞,走下飞机时的画面。照片里,他泪流满面,哭了好半天,嘴里反复说着:“这飞机太好飞了!”简单的话语,饱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深意。 1998年3月23日,这个日子注定不平凡。成都温江机场上,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目光聚焦在那架承载着无数人希望与心血的歼10战机上。雷强,这位肩负重任的首飞试飞员,身着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稳步走向战机。他的步伐坚定,可内心却波涛汹涌,毕竟这是一次充满未知与风险的挑战。 在歼10的研发历程中,困难重重,技术封锁、资金紧张、人才短缺……无数难题横亘在前。科研人员们日夜攻关,常常为了一个数据反复论证,为了一个设计方案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住集体宿舍、吃食堂大锅饭,生活条件艰苦,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就像总设计师宋文骢,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歼10项目中,无数个夜晚,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凌晨。 雷强作为试飞员,从歼10设计阶段就深度参与其中。他与设计团队密切交流,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在国外培训时,他曾因国内战机水平落后被他国飞行员轻视,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拥有先进的战机。为了这一刻,他进行了无数次模拟试飞,熟悉歼10的每一个性能参数,对飞机的操控早已烂熟于心。 战机起飞的那一刻,巨大的轰鸣声震彻机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雷强全神贯注,操控着战机冲向云霄。在天空中,歼10犹如一只矫健的雄鹰,灵活地做出各种动作,爬升、俯冲、盘旋,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无误。20多分钟的试飞,对地面上的人来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当歼10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场瞬间沸腾,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雷强摘下头盔,泪水夺眶而出,他哭了好半天,嘴里喃喃:“这飞机太好飞了!”这泪水,是激动的泪水,多年的等待与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这泪水,也是自豪的泪水,他驾驶着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先进战机,成功完成首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这泪水,更是感恩的泪水,他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是他们的努力,让歼10得以翱翔天际。 总设计师宋文骢快步冲上跑道,紧紧抱住雷强,两人相拥而泣。一个是为战机奉献半生的老者,一个是冒着生命危险试飞的勇士,此刻,他们的泪水里,有对过去艰辛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歼10首飞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战斗机从引进、仿制迈向自主研制的重大跨越。此后,歼10不断改进升级,衍生出多个型号,成为守护祖国领空的中坚力量。每当我们仰望天空,看到歼10矫健的身姿,就会想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想起试飞员雷强的泪水,想起无数为中国航空事业奉献的人们 。
为什么歼10系列战斗机不出口?说句不好听的,是因为有钱的看不上歼10,而没钱的根
【6评论】【15点赞】
细看陌上轻烟
这才是我辈楷模,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