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数据周末公布,CPI和PPI双降,或许周五的杀跌已经提前兑现了部分的重磅数据的压力。 4月CPI同比下降0.1%,PPI降幅扩大至2.7%。消费指数依旧是负的,消费起不来,PPI又如何能增长呢,消费与生产之间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始终跳不出这个怪圈。 监管层选择在周末公布重磅数据,或许也是为减轻对资本市场的压力,给市场一定的消化时间,尽可能保持理性。但无论如何理性,我们必须要面对惨淡的数据。机构资金所看重的无非就是真实的数据,而并非什么预期,这样我们也能理解机构为什么不作为呢。为什么反复逢高割韭菜呢,我们总是用散户的思维去要求机构的行为,一旦跟预期相反,总是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论。之所以在重磅数据公布前选择降准降息,其实已经预示着数据不理想,不然怎么可能降准降息呢。 对于数据的不理想,也用不着过度的解读。凡事都是正反两面,数据不好,意味着政策会发力。周三一行一局一会联合发布十多项重磅利好,已经反应出政策加码,接下来政策继续支持市场没什么悬念。 政策发力能不能让大资金恢复信心,最终还要靠数据来说话。如果密集的政策不能有效带来重磅数据向好,那么市场就很难出现大的反弹。 CPI和PPI低位运行并非暂时的,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资本市场始终无法反弹呢。既然数据不支持市场反弹,我们就必须保持理想,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赚钱的梦想,而不顾真实的数据,活在想象之中。注定会被市场无情的打压。 当然并非一无是处,此前公布的4月份制造业PMI数据位于荣枯线的上方,也算给大家一些希望。不过,工业通缩的化解需要时间,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市场信心的重建将更多依赖改革红利的实质性落地而非短期刺激。
关税战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0000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
【20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