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秘密任务,谁料,刚下飞机,就被拉到照相机前。女

熹然说历史 2025-05-10 17:29:48

1964年,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秘密任务,谁料,刚下飞机,就被拉到照相机前。女飞行员捋了捋头发,微笑问:为啥拍我?谁料,摄影师眉头一皱:做遗照。 2023年初春,湖北革命军事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7岁的张连芳老人精神矍铄,手里紧紧抱着一个已经褪色的黄色大包。这个包陪伴了她整整65年,见证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是我当年执行任务用的,"张连芳轻抚着旧包,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包里还有我的军大衣、日记本,还有那张照片。"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包,取出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张连芳年轻貌美,穿着飞行员制服,脸上带着微笑。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张"遗照"。 "当时我28岁,刚到马兰基地就被叫去拍照。我还梳了梳头发,想拍得好看些。"张连芳笑着回忆道,"拍完后我问摄影师为什么要拍我,他说:'这是遗照。'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任务的危险性。" 时间倒回1964年,东北姑娘张连芳因为聪明伶俐、反应敏捷被选拔为飞行员。那年秋天,她接到一个国家机密级别的任务,需要前往西北马兰基地。 临行前,上级交给她一份"生死状"。张连芳没有犹豫,坚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随时准备牺牲。"她的未婚夫,同样是飞行员的战友,只是简单地叮嘱她:"注意安全,等你回来。" 到了马兰基地,张连芳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艰苦。西北的天气恶劣,昼夜温差大得令人难以适应。井水又苦又涩,喝下去难受得很。最让她头疼的是那13级的大风,有一次风竟把临时搭建的厕所给吹走了,机械师只能边追边喊:"姐,你的厕所飞了!" 几天后,张连芳在基地见到了钱学森,这时她才明白自己的任务:在原子弹爆炸后,飞入蘑菇云中采集放射性微粒样本。在国外,这样的任务通常由无人机完成,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这项技术,只能由飞行员冒险前往。 "我们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张连芳回忆起65年前的决心,语气依然坚定,"领导说只要在蘑菇云边上蹭一下就行,但我想着样本质量重要,就冲进了蘑菇云中心。"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沙漠上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还未传开,张连芳和战友们已经从战壕中一跃而起,迅速奔向停机坪。 "核爆后的30分钟内必须完成取样,晚了样本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张连芳回忆道,"那时候没有无人机,只能我们亲自飞进去。" 坐在飞机上,张连芳透过舷窗望着远处翻滚的蘑菇云,深吸一口气。上级叮嘱:"辐射很严重,你们只要在蘑菇云边上蹭一下取样就行,千万要注意安全。" 飞机缓缓接近蘑菇云,100米,80米,50米……当距离缩短到只有5米时,张连芳稳稳地控制着飞机,沿着云雾边缘擦过,取样装置运转正常。飞机继续爬升,很快到达了离地面5200米的高度。 本该松一口气的张连芳却皱起了眉头:"样本够不够好?会不会影响后续研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闪现——再进一次蘑菇云,确保取样质量。 塔台的工作人员看见飞机突然调头,朝着蘑菇云中心冲去,顿时惊呆了。无线电里传来急促的呼喊:"立即返航!立即返航!"但张连芳已经做出了决定,她驾驶着飞机义无反顾地冲入了云团深处。 任务完成后,防化兵对所有机组人员进行了仔细清洗。但因为张连芳是唯一的女性飞行员,防化兵让她在单独的帐篷里自己清洗。匆忙中,她忘记了洗头发,这个看似微小的疏忽,却给她带来了严重后果。 回到宿舍不久,张连芳发现枕头上掉了很多头发,月经也停了。医生告诉她,这是核辐射造成的。更痛苦的是,她两次怀孕都流产了。领导安排她去301医院检查,开了治疗核污染的药。 "那会儿没想那么多,死都不怕,还怕辐射吗?"多年后谈起这段经历,张连芳依然豪爽地笑着。 奇迹发生在三年后,张连芳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取名"张西验"——纪念西部的那次验证任务。后来,她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完成那次危险任务后,张连芳并没有停飞,而是继续在蓝天上服役了13年。1976年大兴安岭大火,她驾机前往灾区,在恶劣环境中坚持工作三个多月。还有一次四川发生瓦斯爆炸,她在几乎漆黑的跑道上成功降落,运送医生和专家赶赴现场。 1984年,张连芳结束了她的飞行生涯,30年来安全飞行3800多小时,创下了令人敬佩的纪录。直到1990年退休,外界才逐渐了解到这位女英雄的非凡事迹。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