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日军在淞沪战场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后勤补给线因中国军队的游击

历史小破 2025-05-14 16:02:46

1937年10月,日军在淞沪战场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后勤补给线因中国军队的游击袭扰和江南水网地形限制,出现燃料供应短缺。特别是担任一线作战的基层部队,常因炊事班携带的野战炊具燃料(主要为煤炭、煤油)不足,被迫就地掠夺平民物资。照片中堆放的木梯、桌椅等家具,多为江南民居常见的实木制品,木质坚硬适合燃烧,成为日军获取燃料的主要目标。 江南地区冬季湿冷,除做饭外,士兵确有取暖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对木质家具的掠夺。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淞沪抗战损失调查》,仅1937年10-11月,上海周边青浦、松江等地民宅被损毁木料达3700余立方米,多数被日军充作燃料,导致大量传统民居丧失基本生活设施,平民被迫流离失所。第16师团士兵东史郎在《东史郎日记》中写道:“(1937年11月)进入村庄后,我们拆毁房屋,将梁柱和家具堆成篝火,炊事班用这些木头煮出了热饭。”

0 阅读:0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