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8岁泰戈尔访华,悄悄住进徐志摩家,深夜非要睡陆小曼床上。徐志摩欣然答应,跑去睡客房,留下陆小曼左右为难。没等她做出回应,泰戈尔已经边卸衣服,边走进她的卧室。 1924年,泰戈尔来华,彼时陪伴他的是林徽因和徐志摩,而如今他5年后再次来华,陪伴他的却成了陆小曼和徐志摩。 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在草坪讲演,林徽因搀扶他上台,徐志摩担任翻译,当时的媒体据此说“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而后,为庆祝泰戈尔生辰,由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历时的陆小曼正是台下的看客。而林徽因和徐志摩则是台上的情人。 台下掌声不断。 后5月20日,泰戈尔要离开北京去太原,而后再回国,徐志摩一路陪同,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此与他们告别,自此二人终成眷属。当时的泰戈尔还做了一首小诗送给林徽因。“蔚蓝的天空,俯瞰苍翠的森林,它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似乎有着极深的寓意,又或许没有。 林徽因是亘古人间六月天,而徐志摩像森林,然而他们中间到底是吹过了一阵清风。 后来徐志摩跟陆小曼走到了一起,陆小曼跟林徽因不同,堕落的倾世,惊艳的倾城,宛如有毒的罂粟能让人上瘾,让人穿肠而死。 很多人对二人的结合是不赞成的,二人中间掺杂了太多,曾经的张幼仪,曾经的王庚,但也有人是支持的。比如郁达夫曾据此评价“志摩和小曼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这一种事情,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管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然而后来,来到上海这一十里洋场,来到这一歌舞升平的地方,陆小曼这一生于富贵里的花朵,这一曾经的官太太,也自此摇身一变成了名媛,首饰提包舞会,当时陆小曼一个月的花销,就达如今的人民币要25万左右,是天文数字。为此,徐志摩不得不找兼职,乘坐最廉价的邮政航班,接手北平的工作,不得不与陆小曼分隔异地。 后来就连陆小曼的好友王映霞都据此表示谴责“陆小曼家里有小轿车。佣人在十个左右,有司机、有厨师、有男仆,还有几个贴身丫头。陆小曼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问家里需不需要,也不问价格贵不贵,每个月的开销高达600银圆。” 这样大的开销,这样肆意的挥霍,再加上后来她离不开阿芙蓉,离不开翁瑞武,这都深深的害苦了徐志摩。 但在此之前,他们也曾有过一段较为宁静的时光,在1929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去接待,而陆小曼也记述了一段往事。 她表示自己初见泰戈尔第一感觉“就是怎么这个印度人生得一点也不可怕?满脸一点也不带有普通印度人所有的凶恶的目光,脸色也不觉得奇黑,说话的音调更带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低低的好似出谷的黄莺,在那儿婉转娇啼,笑迷迷的对着我直看。” 故而当时陆小曼仿佛失掉了知觉,就连徐志摩在旁边,给她介绍的话也听不见,既不上前握手也不退后,只是直直的看着泰戈尔。曾经徐志摩教给她的话,早已忘记了说。 最后还是泰戈尔主动上前握了陆小曼的手,陆小曼对泰戈尔印象很好,她讲这一“老头”对自己格外的亲近,也没有一点儿骄人的姿态。泰戈尔还表示自己要借住在他们家中。当时陆小曼便羞涩的表示家里实在小得不能见人,谁知泰戈尔却笑着说“越小越喜欢”。 徐志摩曾经为了接待这一位贵客,早已为之预备了一间有着印度风味儿的房间,但是泰戈尔却不要。非看上了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床,他非常喜欢,相比于印度床,他反而更爱异乡风味儿。 陆小曼后来也记录了这一点“他看上了我们那顶有红帐子的床,他说他爱它的异乡风味。” 而这位贵客就这样在徐志摩家住下了,一住便住了一个星期,这段时期他每天早晨都起得的特别早,五时就起身了,搞得陆小曼也不得安睡。 但每每印度同胞请他吃饭,他总要带着陆小曼和徐志摩一起去,故而“从未吃过的印度饭也算吃过几次了。” 陆小曼还画下了徐志摩跟泰戈尔在树林中谈论文学的画。后来时间到了1949年,桃花相似,人面不归,终究是变了。当时泰戈尔的孙子在北京大学留学,曾写信试图找过陆小曼,希望陆小曼可以给他几本徐志摩的诗,然而当时陆小曼正好重病,家人也想等到陆小曼病情好转时,才给她看,故而等陆小曼看到信后,泰戈尔的孙子已经离开北京大学了,自此便断了联系,这也成为陆小曼永远的遗憾。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6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