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闯了进来。乳母赶紧背转身去,整理衣服,张谦和见状,打趣道:“皇上,您这嗜好得改改了!” 溥仪的乳母叫焦王氏,也被称为王连寿。 焦王氏出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很小的时候,她就跟着父母踏上了逃荒之路,在那艰难的岁月里,父母因生活所迫,几次差点将她遗弃。 后来,她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差役,本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生下女儿后,丈夫的性情大变,对她非打即骂。 1906 年,溥仪出生,醇亲王府为他招募乳娘,焦王氏因身体康健、奶水质优,幸运地被选中。 1908 年,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一纸懿旨,将年仅三岁的溥仪选定为皇位继承人。 小小的溥仪哪里懂得这皇位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自己要离开熟悉的家,离开亲人,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舍。当太监们奉命前来接他进宫时,溥仪哭闹不止,死活不肯离开。 众人束手无策之际,焦王氏将溥仪抱入怀中,轻声安慰,给他喂奶。神奇的是,溥仪在她温暖的怀抱中,渐渐安静了下来。就这样,在乳母的陪伴下,溥仪懵懵懂懂地走进了紫禁城。 进入皇宫后,溥仪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虽然贵为皇帝,却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亲情的温暖。 那些名义上的母亲们,太妃们,对他更多的是威严和冷漠,很少给予他真正的关爱。溥仪对乳母的依赖与日俱增,这种依赖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哺育之恩,更是因为焦王氏给予了他在别处从未得到过的关怀与教导。 在溥仪的童年时光里,他有许多古怪的嗜好,比如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打架,还常常以恶作剧为乐。 有一次,他准备奖赏一名太监豆饼,竟在豆饼里面塞了一些铁砂,想要看太监咬到铁砂时的狼狈模样。焦王氏看到后,急忙劝阻他说:“小主子,你这样做会把他的牙齿崩坏的,他没了牙就没法吃东西,会饿死的呀。” 溥仪却不以为然,反驳道:“我就想看看他那滑稽的样子,好玩嘛。” 焦王氏耐心地说:“小主子,咱们换个法子,你将铁砂换成绿豆,一样能达到好玩的效果,可别伤了人家。” 溥仪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将绿豆换了进去。太监咬到绿豆时,疼得直叫唤,溥仪看着咯咯直乐,而焦王氏则在一旁无奈地摇头。 还有一次,溥仪拿起气枪,对着太监们射击取乐。太监们吓得四处逃窜,却又不敢反抗。焦王氏赶忙跑过来,对溥仪说:“皇上,屋里有人哪!这气枪子弹打在人身上,会疼的,咱可不能这么做。” 溥仪这才想起,别人和自己一样,都是有感觉的,便放下了气枪。 正是焦王氏这些看似平凡却充满人性的规劝,让溥仪在这冷漠的皇宫中,还能保留一丝善良和对他人的尊重。 时光荏苒,溥仪渐渐长大,可他对乳母的依赖却丝毫未减,甚至到了九岁还没有断奶。1915 年的一天,溥仪和乳母像往常一样在床上躺着,乳母正给他喂奶。突然,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就直接闯了进来。 乳母见状,急忙背转身去,慌乱地整理衣服。张谦和看到这一幕,不禁打趣道:“皇上,您这嗜好得改改了!都九岁的大孩子了,哪能还一直吃奶呀。” 溥仪听了,顿时觉得脸上挂不住,恼羞成怒,大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无礼!来人,给我打他一百大板!” 在乳母的苦苦哀求下,溥仪这才消了些气,最终只打了张谦和十杖,然后将他撵出了宫。 然而,这件事却引起了太妃们的不满。她们认为溥仪都九岁了还不断奶,实在有伤皇室尊严。于是,太妃们借着给溥仪断奶的名义,决定将焦王氏赶出皇宫。 当溥仪得知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他哭闹着,哀求太妃们不要赶走乳母。他哭喊道:“乳母不能走,她是我最亲的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太妃们心意已决,根本不为所动。 焦王氏为了不让溥仪为难,她强忍着泪水,安慰溥仪说:“小主子,您别难过。我虽然要走了,但您要好好照顾自己。记住,以后可不能再任性了,要做个善良的人。” 就这样,焦王氏被迫离开了皇宫,离开了她悉心照料了九年的溥仪。 焦王氏回到家中,才得知自己的女儿早已在几年前被丈夫饿死。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让她悲痛欲绝。原来,当年醇亲王府为了不影响她的奶水质量,封锁了女儿去世的消息。 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无论走到哪里,溥仪都带着乳母,他说:“乳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不能再让她离开我。” 后来,溥仪前往长春,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他依然将乳母带在身边,悉心照料,对她的尊重和关心丝毫未减。 1945 年,日本投降,溥仪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在逃亡的途中,在一次混乱中,焦王氏不幸被日军打死。 当溥仪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不顾一切地跑到乳母身边,看着乳母冰冷的尸体,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放声大哭。他的哭声中充满了痛苦、悔恨和不舍,他不断地呼喊着:“乳母,您醒醒啊,您不能丢下我……” 那一刻,溥仪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失去乳母就失去了全世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