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他当即将女兵扛到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16 09:50:20

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他当即将女兵扛到了炕上。谁料,女兵解开衣襟,王学文惊讶的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孩子!

1937年腊月里,甘肃临泽县刮起了老北风,雪渣子打在脸上像刀片子割肉。

地主王学文家青砖大院的瓦檐上挂着一拃长的冰溜子,这天傍晚他正蹲在堂屋烤火盆,突然听见院门外头"扑通"响了一声。

老东家提着马灯出来照,门槛外头趴着个穿灰布军装的人,脑瓜顶上的八角帽早让雪浸透了。

伸手一摸那人脖颈子还热乎,王学文二话不说把人扛上肩,三步并两步往热炕头送。

等拿热毛巾擦干净脸才发现,这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兵,嘴唇冻得跟茄子皮一个色。

女兵缓过劲儿来头一件事就是扒拉衣裳襟,王学文刚要扭头避嫌,却看见里头裹着个红布包。

掀开红布角,露出个猫崽子大的奶娃,小脸憋得通红,连哭都哭不出声了。

原来这女红军叫吴仲廉,是西路军妇女团的干部,怀里抱的是她跟丈夫曾日三的骨血。

要说起这夫妻俩,都是跟着大部队从江西一路打过来的老红军。

队伍往河西走廊开拔那会儿,吴仲廉肚子已经显怀了。

腊月里在倪家营子生下孩子没两天,马家军的骑兵就撵着屁股追。

冰天雪地行军,大人裹着棉袄还打哆嗦,更别说刚出生的嫩娃娃。

两口子一合计,得给孩子找条活路。

有人给指了王学文这个门路,要说这老王头,虽说顶着地主的名头,可跟那些喝人血的恶霸不沾边。

平日里修桥补路、开粥棚舍饭,四邻八乡都喊他"善人王"。

吴仲廉把孩子贴身揣在怀里,顶着冒烟雪走了二十多里地,到地方时候人都冻硬了。

老王头看着炕上这娘俩直嘬牙花子,那年月兵荒马乱,家里多张嘴就多份风险,更别说还是红军的种。

可瞅着孩子小脸发紫的模样,他转头就喊老伴杀老母鸡熬汤。

吴仲廉喝下半碗热汤,扑通就给老两口跪下了:"不求娃子大富大贵,只求给老曾家留条根。"

这话撂下没半个月,前线传来信儿,说曾日三带着警卫排断后,让马家军围在梨园口,最后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老王头听说后,蹲在牲口棚抽了半宿旱烟,天亮跟老伴说:"这孩子得姓王,大名就叫继曾,不能让人知道根脚。"

转过年来开春,老王头套上大车往甘州城送粮,在街面上听见个晴天霹雳——吴仲廉让马步芳的兵抓了,关在城南大牢里。

老两口一宿没合眼,天没亮就翻出压箱底的银元,托城里药铺掌柜的走门路。塞出去二十块现大洋,牢头才答应让"表亲"探监。

大牢里头阴得能拧出水,吴仲廉戴着脚镣坐在草堆上,看见老王头怀里白胖的娃娃,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

老王头紧着说:"孩子顿顿喝羊奶,昨儿个还会冲人笑了。"临走把包袱皮里藏的馍馍塞过去,里头夹着张字条:"活着就有指望。"

谁成想这竟是母子俩最后一面,后来听说牢里闹过劫狱,吴仲廉让人救走了,再往后就音信全无。

老王头把这事瞒得死死的,连村里人都当王继曾是老来子。

娃娃三岁那年出天花,老两口轮着抱在怀里三天三夜没合眼;七岁上私塾,老王头特意请先生教《正气歌》;长到十二三,半大小子能吃垮老子,老王头把五十亩水浇地卖了二十亩,就为供他念新式学堂。

1950年麦子黄梢的时候,村里开来辆绿皮吉普车。

打头下来的干部握着老王头的手直晃悠:"您老养了个好儿子,他亲娘现在是省里的大干部了。"

原来吴仲廉这些年南征北战,如今在省城当法院院长。

老王头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烟锅子里的火明明灭灭:"孩儿大了,该认祖归宗。"

王继曾收拾包袱那天下大雨,十八岁的大小伙子哭得跟泪人似的。

老王头把攒了半辈子的二十块银元缝进他裤腰里:"见着你娘替我问声好,就说娃娃没受过委屈。"

后来这孩子在省城上了工农速成中学,隔三差五就往老家捎红糖、寄布票。

六零年闹饥荒,他把自己口粮省下来,每月往家背五十斤苞谷面。

老王头活到七十三,临走前枕头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是王继曾带着媳妇孩子回村照的全家福。

村里白事账本上记着,省城来的小轿车送了二十个花圈,挽联上写着"养育之恩重于泰山"。

如今临泽县志的"人物篇"里,王学文的名字后面跟着两行小字:"民国二十六年冬,收养红军遗孤,抚育成人。"

0 阅读:550

评论列表

霜晨月

霜晨月

4
2025-05-16 11:13

忘恩负义的母亲!解放了也不能来看看?甭说接到城里给善老了,白眼狼一个!!!!!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