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上去咬断了她的脚筋!白薇好不容易才逃回到娘家,谁知父亲却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滚回你婆家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893年湖南资兴县黄家迎来长女降生,父亲黄晦给女儿取名黄彰。 这户表面光鲜的书香门第藏着外人不知的秘密——夫妻俩深信算命先生的话,认为这个女儿天生克父母。 七岁那年,黄彰被以十吊钱卖给刘家当童养媳,换了张写着生辰八字的红纸回来冲喜。 十六岁那年春天,婆家抬着花轿闯进黄家院子。 梳妆匣里整整齐齐码着四书五经,这是黄彰唯一的嫁妆。 婆婆当场摔了茶碗,指桑骂槐说读书人家的闺女连个银镯子都陪不起。 洞房夜红盖头掀开,新郎官是个满嘴酒气的庄稼汉,大字不识的丈夫一把扯开新娘衣襟,黄彰摸到枕头下的剪子就扎。 天不亮新媳妇就被吊在房梁上挨鞭子。 婆婆嫌新妇太瘦生不出孙子,每天逼着吃五碗糙米饭,黄彰把饭扣在地上,抄起扁担要往村口跑。 婆婆扑上来咬住她脚踝,生生咬断半根脚筋。 血染红了青石板,邻居家的狗窜进来舔食,刘家人抄起笤帚赶狗,却没人给地上的人包扎伤口。 黄彰趁夜翻墙逃回娘家,跪着求父亲退婚。 留过洋的父亲抽着水烟说:"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母亲忙着给弟弟缝新衣,眼皮都不抬。 还是当货郎的舅舅出主意:"砸了他家的锅,按老规矩他家得认倒霉。" 黄彰摸黑回去砸了灶台,把带血的嫁衣扔进河里,装成投河自尽逃出生天。 衡阳第三女子师范的梧桐树下,改名白薇的姑娘捧着《新青年》如饥似渴。 同窗们不知道这个总穿高领衫的姑娘是为了遮脖子上的疤,更不知道她床底木箱里锁着离婚书。 直到毕业前夜,父亲带着族老来学校抓人——刘家发现媳妇没死,扬言要告黄家骗婚。 白薇踩着同学肩膀翻过女厕围墙,竹布衫被瓦片刮破也顾不上。 上海码头飘着细雨,赴日留学的同学凑出六块银元塞给她。 横滨港的寒风里,英国传教士雇她擦教堂玻璃,每月工钱刚够买治脚伤的药膏。 樱花开了又谢,二十七岁的白薇考进东京女子师范,成为留学生中最年长的女学生。 1923年早稻田大学礼堂,自编自演话剧《苏斐》的白薇,在后台撞见前来帮忙的老乡杨骚。 这个会写诗的漳州书生比她小六岁,说话时眼睛像浸在春水里。 杨骚捧着诗集念"玲珑骰子安红豆",白薇在油灯下抄写《两地书》。 直到某天看见杨骚挽着女同学逛街,白薇才知道自己做了第三者。 失恋的杨骚逃回杭州,白薇追到西湖边。 断桥残雪映着憔悴面容,杨骚说要去南洋找一百个女人疗伤。 白薇守着三年之约,在东京写下十八本日记。 1927年杨骚带着满身脂粉气回来,白薇翻出攒了半年的薪水置办喜酒。 大红灯笼挂上门的清晨,新郎官带着新做的长衫失踪了。 上海北四川路的亭子间里,鲁迅把新书校样递给白薇:"白薇女士的文字,当得起仙女二字。" 《打出幽灵塔》的剧本在《奔流》杂志连载,每期稿费两块大洋刚好够买进口盘尼西林。 杨骚传染的梅毒正在侵蚀她的骨头。 编辑部的同仁凑钱送她去虹口医院,白薇把病床当书桌,写就控诉旧式婚姻的长篇小说《悲剧生涯》。 1938年武汉街头,四十五岁的白薇拄着拐杖导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炸弹在长江对岸炸响时,她正给流亡学生改剧本。 新华日报的同事劝她撤退,白薇把钢笔别在耳后:"我这身子骨,阎王爷都懒得收。" 解放后的北大荒飘着鹅毛雪,六十岁的白薇在垦荒队当文化教员。 帐篷里点着马灯,她教山东来的拖拉机手写家书,顺手把冻裂的手指在棉袄上蹭蹭。 北京作协要给她分房子,她摆摆手:"给我留张书桌就行。" 晚年住在东单胡同的白薇,总爱看孩子们放风筝。 有记者问起杨骚,老太太摸着书柜里泛黄的诗集:"漳州出好荔枝哟。" 1987年春天,九十四岁的白薇在病床上整理完回忆录,床头摆着鲁迅当年送的砚台,墨迹早已干透。 文化部档案显示,白薇临终前将全部手稿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 她的墓碑至今未立,骨灰遵照遗嘱撒在了湘江支流。 那是少女时代拼命逃离的家乡的河。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央视网——鲁迅力捧的被称“仙女”的作家(图))
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
科技历史回忆录
2025-05-26 09:57:10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