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鞍山一男子将自家腌鸭蛋的瓷罐,200块钱卖给文物站。谁料没过几天,专家突然找上门来。男子以为他们反悔了,慌忙进床底下! 那年辽宁鞍山发生了一件轰动文博界的奇事,当地文化部门开展民间文物征集活动,消息传开后,不少市民带着家中老物件前去碰运气。 原本寻常的寻宝行动,却因一个腌鸭蛋的罐子掀起波澜。 鞍山普通工人刘建国听闻邻居用旧碗换了五十块钱,下班后翻遍家中每个角落。 厨房角落里积着盐渍的八棱瓷罐引起他的注意,这罐子打山东老家搬来时就在,母亲总用它腌鸭蛋。罐身八面绘着松竹梅,蓝白花纹在油污下若隐若现。 刘建国用草木灰擦洗三遍,青花缠枝莲纹逐渐清晰,罐口还带着腌菜的咸腥味。 次日清早,鞍山文物站排起长队。刘建国抱着裹了旧棉袄的罐子,看着前面几个拿铜锁、瓷瓶的人悻悻离开。 轮到他时,工作人员举着放大镜端详半小时,突然小跑着请来三位专家。 穿中山装的老先生捧着罐子反复摩挲釉面,指着罐腹莲塘鸳鸯纹低声交谈:"胎骨坚致,青花发色泛紫,细砂底带火石红......" 经过三天鉴定,专家给出结论:这是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元代青花存世仅三百余件,八棱造型全球只发现两件,另一件在泰国素可泰古城遗址。 文物站起初按普通文物标准支付刘建国两百元,五天后省博物馆专家驱车赶来,又补发八百元奖励。 原来元代青花鉴定需要比对海外馆藏资料,当时国内相关研究尚不完善。 据记载,这件文物后来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三次复核,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已成为辽博镇馆之宝。 那个年代工人月薪约三十元,一千元相当于普通家庭三年收入。刘建国用这笔钱给母亲治病,翻修了漏雨的瓦房。 而那个被腌了二十年鸭蛋的罐子,洗净后通体宝光内敛,青花纹饰间还留着几处盐渍浸染的痕迹。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披露,曾有海外藏家估价此罐超两亿元,但因属国有文物,永远不可能流入市场。 这件文物的传奇经历也折射着时代变迁,七十年代民间对文物价值认知有限,像刘母这样用古董腌菜的主妇不在少数。 但如今元青花八棱罐陈列在辽博瓷器厅C位,展签上特别注明:"此器曾作民间腌菜容器,足证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信息来源: 辽宁日报《国宝在辽宁》专题报道--此罐为国家一级文物,系元代青花瓷珍品
1977年,鞍山一男子将自家腌鸭蛋的瓷罐,200块钱卖给文物站。谁料没过几天,专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26 10:42:58
0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