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15日,正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收到一封国内的密电。密电由自己的心腹乌弗基尔发来,向他密告国内政局有异,恳请国王赶紧回国。 1972年的摩洛哥,表面上是个君主制国家,但底下暗流涌动。哈桑二世1961年登基时才32岁,年轻气盛,靠着现代化改革和高压手段稳住王位。可这国家问题不少:经济落后、失业严重、部落矛盾加上军队里的派系斗争,随时都能炸。哈桑二世也不是啥温情脉脉的君主,他治国靠的是铁腕和平衡术,一边搞基建拉拢民心,一边盯着军队和政敌不放松。1971年,他刚经历过一次政变,1000多名军官冲进王宫,死了快200人,他靠运气和果断才活下来。这事儿让他更明白,权力这东西,得攥紧了。 到了1972年8月,哈桑二世跑去法国访问,想跟法国总统蓬皮杜聊聊合作的事儿。摩洛哥刚独立十几年,跟法国关系还挺复杂,既要靠着人家投资,又得防着别被当棋子。这时候,国内却出了大事——或者说,有人故意让他觉得出了大事。 8月15日,哈桑二世在巴黎接到一封密电,发件人是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乌弗基尔。这家伙在摩洛哥军界混了几十年,是国王最信任的人之一。密电内容很简单:国内政局不稳,有乱象,恳请陛下立刻回国。这话听着挺正常,毕竟国王不在家,底下乱点也说得过去。可哈桑二世没多想,觉得乌弗基尔不会坑他,立马决定提前回去。 其实,这封密电就是个饵。乌弗基尔早就跟凯尼特拉空军基地的头儿阿梅克兰中校串通好了,打算在国王回来的路上动手。他们计划用战斗机把国王的专机打下来,伪装成意外或者叛乱,直接了结哈桑二世。乌弗基尔干这事儿不是临时起意,他当了十几年高官,手握军权,眼看着国王把权力抓得死死的,自己再忠心也只能当个打工仔,心里早就不是滋味。 8月16日,哈桑二世坐着波音727从法国飞回摩洛哥。飞机刚进领空,六架F-5战斗机就冲了出来,开火扫射。专机被打得千疮百孔,引擎坏了一个,机身摇摇晃晃。正常人这时候估计都慌了,但哈桑二世不一样,他反应快得很,直接让副驾驶通过无线电喊话,说“暴君死了,停火”。这话一出,对面还真信了,以为国王挂了,战斗机撤了回去。专机硬撑着降落在拉巴特机场,可还没完,机场又被扫了一轮。哈桑二世靠着保镖掩护,跑进贵宾室,才算捡回一条命。 乌弗基尔这人,背景不简单。他1920年出生在摩洛哥南部的柏柏尔族地区,早年在法国军队混过,后来摩洛哥独立,他投靠了王室。从1958年起,他一步步爬到国防部长的高位,手底下管着军队和情报,算是哈桑二世的左膀右臂。可这家伙野心大得很,他不是那种甘心给人当副手的人。1971年那次政变失败后,他表面上帮国王收拾残局,实际上心里可能已经在琢磨:与其等着被怀疑,不如先下手。 乌弗基尔的动机,除了野心,还有现实压力。哈桑二世对军队控制越来越严,他怕自己哪天失宠,或者被国王拿来当替罪羊。加上摩洛哥军中派系林立,他跟空军那帮人关系不错,觉得自己能拉一帮人干大事。这次刺杀,他赌的就是一击必中,可惜算盘打错了。 专机被打下来没死,哈桑二世当天就跑去了斯基拉特宫,连夜召集亲信查这件事。乌弗基尔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装无辜,可证据摆在那儿——战斗机是空军派的,命令是他下的,跑不掉。8月17日,他被抓了,官方说法是自杀死的,但谁信啊?当时传言是他被秘密处决,尸体都没公开露面。跟他一起干的阿梅克兰中校也没好下场,1973年被公开枪毙。其他200多个参与者,有的判刑,有的流放,国王把这帮人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事儿之后,哈桑二世对军队动了大手术。他把军权抓得更紧,换掉了一堆不靠谱的军官,还建了更严密的情报网。从那以后,再没人敢轻举妄动。他的统治一直撑到1999年去世,儿子穆罕默德六世接班,算是把王位稳住了。 1972年8月15日的这场危机,是哈桑二世当国王38年里最惊险的一次。乌弗基尔的背叛让他看清了一件事:权力这玩意儿,谁都靠不住。他后来治国更狠,手腕更硬,军队和政府都被他捏得死死的。这次事件也给摩洛哥政治留下了印记,王室权威短期内更强了,但底下那些矛盾——经济问题、腐败、军队的不满——并没解决,只是被压下去了。 放眼国际,这事儿也不算孤立。70年代好多国家都乱,政变、刺杀啥的常见得很。哈桑二世能活下来,除了运气好,还因为他够聪明、够果断。这也提醒后人,权力斗争从来不是啥浪漫的事儿,玩不好就是命没了。
1972年8月15日,正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收到一封国内的密电
小史论过去
2025-05-27 19:50:07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