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杨伯涛最讨厌,也是最瞧不上的一个人是谁,那就是黄维了。图为病床上弥留之际的杨伯涛,哪怕是在弥留之际,他也没忍住吐槽黄维是个外行。 这张照片是央视制作的《解放战争著名战役系列片》里面的一个片段,其中,在讲到淮海战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采访了当时担任第18军军长的杨伯涛。采访杨伯涛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经是弥留之际了,说话都没有了力气。 然而,聊起往事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黄维是个外行”。 这次采访没多久,杨伯涛就病逝了。 可以说,“黄维是个外行”这短短的六个字,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一句遗言了。 那么,为啥杨伯涛至死都忘不了黄维呢? 杨伯涛和黄维这两人都是“土木系”的人,都是属于陈诚的心腹了。按理说,两人应该精诚一致才对。 但是,杨伯涛瞧不上黄维这人,当黄维担任第十二兵团司令的时候。杨伯涛就觉得,以黄维的军事指挥能力,担任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显然不是最佳的人选。在杨伯涛眼里,黄维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关键时候犹豫不决,缺乏一锤定音的勇气。而战场上的战机都是瞬息万变的,放在战场上,黄维的这种性格是要吃大亏的。 1948年,这一年的11月14号,黄维兵团兵分两路从阜阳开始往北推进。20号这一天,进驻蒙城。为了阻止黄维兵团北上和杜聿明、黄百韬会师,我军兵分三路在后面追击,紧紧要住黄维兵团。 到了蒙城之后,杨伯涛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在以往,我军的华野和中野都是独立作战的,而这次,他敏锐的发现,这两个兵团有了联合作战的迹象。这意味着什么?很显然我军是在部署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除此之外,以往我军都是以侧面袭扰为主,而这次我军的战术却有了新变化,转为拦头阻击。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军这次的目标,不再是以袭扰为主,而是准备打一场硬仗!杨伯涛甚至觉得,我军这次是想直接吃掉黄维兵团。 于是,杨伯涛建议黄维,先不要贸然北上,以防钻进我军的包围口袋里。而是现在蒙城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等彻底摸清我军的战略意图后再考虑北上救援杜聿明和黄百韬。 一开始,黄维是采纳了杨伯涛的建议。 但是仅仅过去一天,次日,黄维就下命令,放弃在蒙城修建好的防御工事,全军立即北上驰援。 这也不怪黄维,只怪老蒋催促得太急,让黄维必须、当即北上驰援。 这时候,黄维优柔寡断的性格就凸显出来了,拿不定主意,他只能遵循校长的命令,挥师北上了。 而也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整个兵团的覆灭,这也是杨伯涛为啥一直心心念念黄维是个外行地原因了。 说到底,这也不怪黄维,当时大势已定。就算黄维固守在蒙城,抵住了校长的命令,也只不过是延缓了整个兵团父覆灭的时间罢了。 只要杜聿明和黄百韬被吃掉之后,我军就能掉过头来专心对付黄维了。 就算没有全部吃掉黄维的整个兵团,他这个兵团最终也会被击溃。 因此,结局早就定好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要说杨伯涛最讨厌,也是最瞧不上的一个人是谁,那就是黄维了。图为病床上弥留之际的杨
怪味胡
2025-07-14 17:46:23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