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句“美国的稀土一点也不稀缺,全世界随便开采,但全世界的稀土却都得运到中国

依秋聊趣 2025-07-16 11:34:28

马斯克一句“美国的稀土一点也不稀缺,全世界随便开采,但全世界的稀土却都得运到中国提炼加工”。此话一出,美国人当时就破防了! 30年前,美国凭借先进的提炼技术供应全球90%的稀土,如今却彻底反转,中国主导稀土行业,提炼技术领先美国一二十年。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稀土储量确实高达150万吨,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也坐拥千万吨级矿藏,按道理说,他们不缺资源。但事实上,他们真正稀缺的,是将它们从矿石变成芯片、导弹、电动机的技术。 为啥会这样呢?一切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讲起,那时候的美国,是绝对的技术大拿,凭借芒廷帕斯矿的稀土资源和先进的提炼技术,曾风光无限,就连中国也得求着他们买稀土。 可后来,美国出台了严苛的环保法规,芒廷帕斯矿因为放射性废水处理成本飙升,2002年就全面关停了。 这一关停,可给了中国机会。中国加入WTO后,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环保成本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再以狂飙的产能和便宜的售价向外供给稀土。美国一看,反正中国能提供便宜的稀土,就顺水推舟地把稀土原矿的加工环节都外包给了中国。 这一外包不要紧,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就这么断了。等他们回过神来,想再重建的时候,已经晚了。 2010年,因为钓鱼岛问题,中国收紧了稀土出口配额,这让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了稀土的重要性,莫利矿业砸下17亿美元重启芒廷帕斯矿。可他们没想到,中国不仅有大量的稀土矿,还有成熟的提炼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国际稀土价格暴跌回2010年前,莫利矿业很快就因背负的债务破产了。 反观中国,那可真是“闷声发大财”。中国的稀土储量高达3157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0%。更厉害的是,中国掌握了稀土提炼的核心技术。 就拿离子吸附型稀土来说,这是中国的特色资源,为全世界提供了90%以上的中重稀土。以前的开采工艺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浸出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研发的电动开采新技术,让稀土回收率大于90%,浸取剂用量减少80%,浸出液中有害杂质含量降低70%。这种技术,美国根本比不了。 不仅如此,中国还形成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到加工,再到应用,中国都能自给自足。2023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1万吨,占全球近70%;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2.3%,技术领先。 而美国呢,虽然有稀土矿,但开采出来的矿石还得坐着船不远万里运到中国提炼加工,然后再运回美国本土,开采和加工成本十分高昂。 其实,美国也不是没想过重建稀土供应链。特朗普政府宣布要大幅增加稀土开采,还和MPMaterials公司达成协议,五角大楼入股15%,并承诺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价采购钕镨产品。可这又能怎么样呢?中国拥有全球60%的稀土产能和85%的精炼产能,美国本土缺乏成熟的加工产业,要打造类似的生产链,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而且,美国企业在开采、加工和物流成本上,都要比中方高得多,就算大干特干,也是越开采越赔的赔本买卖。 俄罗斯这边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稀土储量也不少,但开采和加工能力薄弱,依赖中国技术。苏联时期的产业链解体后,俄罗斯无法独立开发稀土,若与美国合作仍需依赖中国加工,形成“俄矿-中炼-美用”的模式。澳大利亚也不例外,莱纳斯公司虽然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生产商,但加工环节还是得依赖中国技术。 这三十年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中国从一个稀土资源大国,变成了技术和产业链的双料强国。而美国,曾经的“霸主”,如今却在稀土行业处处受制于人。这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是政府的战略规划,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马斯克说得没错,稀土矿石到处都是,但把矿石变成芯片、导弹的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玩得转。美国现在就算砸再多钱,也得花个十年八年才能追上,这口气,估计得憋着好一阵子了。

0 阅读:39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