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朝鲜的下场,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援助。 一向和美国不对付的朝鲜,这次可算是真拼了,就差把家底全搬空支援俄罗斯,2024年韩国情报部门估算,朝鲜往俄罗斯运了差不多2万个集装箱,里面装着940万发炮弹、火箭弹,甚至还派了几千名士兵过去,这阵仗相当于把自己军工厂的产能全押上了,连老旧的苏式152毫米炮弹生产线都开足马力,朝鲜老百姓的粮食储备估计都被挤兑得够呛。 朝鲜为什么这么拼?这个被国际制裁了几十年的国家,太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了,朝鲜拿炮弹换来了俄罗斯的粮食、石油和航天技术,甚至连下个月要发射的卫星都用了俄罗斯的火箭技术。 对朝鲜来说,这是用过剩的弹药库存(毕竟炮弹有保质期,销毁还得花钱)换生存资源,属于“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买卖,而且朝鲜的选择背后有更深层的安全压力,美韩“自由护盾”军演每年都搞,2024年参演兵力高达30余万韩军和1万美军,还包含针对朝鲜地下设施的特种作战训练。 朝鲜国防省直接谴责这是“侵略战争预演”,甚至进行核打击模拟训练回应,在这种高压下,朝鲜不得不通过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来打破孤立。 中国为啥不学朝鲜?道理再简单不过:中国不是朝鲜。 首先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举一动都得考虑国际规则。要是学朝鲜给俄罗斯送炮弹,西方立刻就能把“破坏国际秩序”的帽子扣过来。 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7858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大众一家车企每年就在中国卖400万辆车,真要因为军援俄罗斯被制裁,国内上千万个就业岗位都得受影响,更关键的是,中国和欧洲、美国的贸易额加起来超过1.2万亿美元,这种经济相互依赖决定了中国必须谨慎行事。 其次中国的战略眼光比朝鲜长远得多,朝鲜是“用今天的炮弹换明天的面包”,而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玩的是“走钢丝”,一方面,中国2024年进口俄油占比达20%,能源合作持续深化;另一方面,中国对乌人道主义援助累计超过1.8亿元人民币,2023年进口乌玉米2600万吨,粮食贸易未受冲突影响。 这种平衡术的关键,在于明确界定“军事援助”与“民用物资”的界限,例如,中国2024年发布的对俄出口管制清单,明确限制航空航天结构件、燃气涡轮发动机等军事相关技术出口,同时扩大汽车、电子产品等非军品贸易,2023年中国对俄非军品出口占比超过80%,其中汽车出口额达116.55亿美元,占俄罗斯新车市场的51%。 说白了,中国和朝鲜的处境完全不一样,朝鲜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中国是“打太极”,既要维护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又不能让西方抓住把柄,更得保住自己的发展机遇期。 这种智慧,可不是朝鲜那种“梭哈式”援助能比的,就像去年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用外交手腕化解矛盾,这才是大国该有的玩法。 至于朝鲜的“炮弹外交”,短期内可能换点甜头,但长期看,把国运绑在一场代理人战争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多极化趋势下,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存策略,但真正的大国智慧,在于在复杂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看看朝鲜的下场,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援助。 一向和美国不对付的朝
元昊聊文化
2025-07-18 12:51: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