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

探修説 2025-07-23 16:21:14

“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我们个“下马威”,结果自己撑不住了。 韩国人这回算是把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2024 年夏天,一场百年一遇的高温暴雨让韩国白菜地变成了 “沼泽”,全国产量锐减 40%,按理说缺啥补啥是常识,可部分韩国民众偏要在这节骨眼上搞事情 —— 上千人在社交媒体发起 “拒吃中国白菜” 运动,甚至喊出 “宁愿饿死也不吃中国白菜” 的口号,结果不到三个月就被现实狠狠打脸。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是极端天气。2024 年 7 月,韩国多地气温突破 40 摄氏度,创下历史纪录,紧接着又遭遇强降雨,京畿道、全罗北道等主产区的白菜田被洪水淹没,幼苗直接泡烂在地里。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白菜产量从往年的约 150 万吨暴跌至 90 万吨,其中夏季白菜产量更是锐减 40%。按说这种情况下,进口中国白菜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毕竟韩国每年消耗的 200 万吨白菜里,20 万 - 25 万吨依赖进口,而中国占了进口量的 99%。可部分民众却把矛头对准中国,认为进口白菜会 “威胁民族产业”,甚至在首尔、釜山的超市里,有人指着中国白菜大骂 “寄生虫菜”,要求下架。 抵制运动刚开始确实有点声势。首尔钟路区的超市里,贴着 “韩国产” 标签的白菜被抢购一空,而中国白菜堆在货架上无人问津。但很快,韩国人就尝到了苦头。本土白菜产量锐减加上抵制进口,市场上的白菜价格像坐了火箭 —— 到 2024 年 10 月,首尔超市里一棵白菜的价格涨到了 120 元人民币,是平时的三倍多。普通家庭每月光买白菜就要多花好几百元,不少人在社交媒体抱怨:“吃泡菜比吃肉还贵!” 更惨的是泡菜企业,韩国最大的泡菜制造商大象集团公开表示,如果再买不到白菜,生产线就要停工,全国将出现 “泡菜荒”。 这时候,韩国政府坐不住了。2024 年 9 月,农业部门紧急从中国进口了 1100 吨白菜,其中首批 16 吨刚运抵仁川港就引发争议 —— 部分民众在港口抗议,要求把白菜 “退回去”,但现实比口号更响亮:这些白菜刚上架就被抢购,因为价格比本土白菜便宜 40%。更讽刺的是,韩国企业表面上抵制中国白菜,私底下却偷偷采购。首尔九老区的批发市场凌晨 4 点开市,70% 的白菜都来自中国,一些泡菜厂把中国白菜切碎后重新包装,贴上 “韩国产” 标签出售。有韩国网友在论坛吐槽:“抵制中国白菜的人,可能每天都在吃中国白菜做的泡菜。” 这场闹剧背后,暴露的是韩国农业的脆弱性。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有限,加上极端天气频发,韩国农业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即便没有自然灾害,韩国每年也要进口 20 多万吨白菜,而中国白菜凭借价格低、产量稳的优势,长期占据韩国市场。相比之下,中国每年生产 1 亿吨白菜,出口到韩国的仅 5 万吨,就算韩国抵制,中国也能轻松消化这些产能,甚至转出口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更打脸的是,韩国政府的 “爱国牌” 根本经不起推敲。根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数据,韩国市面上 40% 的泡菜其实是用中国白菜制作的,包括一些知名品牌。2024 年 10 月,韩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报告指出,抵制中国白菜导致本国泡菜产业损失超过 2 万亿韩元(约合 105 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白菜进口禁令每延长一个月,韩国 GDP 就会减少 0.3%。在经济压力面前,韩国民众的态度逐渐软化 —— 到 2024 年底,超过 60% 的受访者表示 “愿意购买中国白菜”,前提是价格合理。 这场 “白菜战争” 最终以韩国的妥协告终,但留下的教训却耐人寻味。在全球化时代,试图用意识形态对抗市场规律,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韩国人或许应该明白:真正的民族自信,不是靠抵制别国商品来体现,而是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否则,下次遇到 “大蒜危机”“牛肉危机”,恐怕还要重演同样的闹剧。而中国,早已用 1 亿吨白菜的产能证明: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0 阅读:0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