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个消息传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原来外媒说的都是真的! 早前,华尔街

天天纪闻 2025-07-23 21:09:38

如果不是这个消息传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原来外媒说的都是真的! 早前,华尔街日报称,阿里通义千问等中国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加速渗透。英伟达CEO黄仁勋更是称通义千问就是世界最顶尖的开源模型。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很多人可能只听说过国内的一些应用,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深入。就拿阿里的通义千问来说,这个模型从一开始就走开源路线,让全球开发者都能参与进来。 2025年7月,阿里推出的Qwen3-Coder编程模型,直接登顶全球开源模型榜首,连GPT4.1这样的闭源模型都被甩在后面。这个模型有多厉害呢?刚入行的程序员用它一天就能完成资深程序员一周的工作量,生成一个品牌官网最快只要5分钟。这样的效率提升,让全球开发者都开始关注中国的开源模型。 在应用方面,通义千问的影响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比如在企业服务领域,钉钉推出的AI客服助理就是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这个助理能深度消化产品手册和技术参数,自动回复客户问题,还能通过多轮对话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杭州的一些科技企业已经用上了这个系统,像Rokid这样的公司,每天处理近百条用户咨询,靠的就是这个AI客服助理。还有艾为电子,产品种类超过1300项,客户选购时经常遇到技术难题,AI客服助理“小为”通过优化知识切片和AI能力,轻松解决了复杂的问答需求。 国际市场对中国大模型的认可,从黄仁勋的评价中就能看出来。他多次提到通义千问和DeepSeek是“最好的免费开源模型之一”,还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在2025年的链博会上,黄仁勋再次表示,中国研究者发表的AI论文数量世界第一,通义千问这样的模型让医疗、金融、机器人等行业都能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 这种认可背后,是中国大模型在技术上的硬实力。比如通义千问的Qwen2.5-Omni模型,能同时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参数规模却只有7B,小巧的体积让它在端侧设备和产业场景中广泛部署成为可能。 不过,中国大模型的全球渗透并不只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有市场策略的成功。通义千问的开源策略吸引了大量开发者,截至2025年,衍生模型数量已经突破10万,超越美国的Llama系列,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这种开放的生态让全球用户都能参与模型的优化和应用开发,智利、巴西等国家的用户就因为通义千问的高性价比而选择它。在塞浦路斯的Latenode平台上,每五个用户中就有一个选择DeepSeek模型,因为它的质量和美国模型相当,但价格只有后者的十七分之一。 国际企业的实际应用也印证了中国大模型的实力。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已经开始在内部测试DeepSeek的模型,沙特阿美更是将其部署到主数据中心。 就连亚马逊、微软、谷歌这些美国云服务巨头,也向客户提供中国大模型服务。这种现象背后,是中国模型在性能和成本上的双重优势。比如在医疗领域,夸克健康大模型基于通义千问,通过了中国12门核心学科的主任医师笔试评测,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这一挑战的模型。 它能分阶段推导出复杂医疗问题的答案,连专业医生都觉得它在某些问题上的回答比自己还要专业。 当然,中国大模型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国际竞争一直存在,OpenAI在2025年4月推出的o4-mini模型,在数学和编程竞赛中的准确率超过90%,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但中国模型通过开源和本地化优势,正在逐步缩小差距。比如通义千问的Agent能力,在工具调用和多任务处理上已经能和Claude4比肩,而且价格更低。 政策支持也是中国AI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厦门在2025年设立了10亿元的专项基金支持具身智能项目,还推出了一系列补助政策,鼓励企业在AI领域创新。这种从国家到地方的支持,让中国AI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芯片到框架,再到模型和应用,都在快速发展。 不过,要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中国大模型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是国际市场非常关注的点。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技术手段和合规措施来应对,比如夸克健康大模型构建了“双数据产线+双奖励机制”的工程体系,确保输出内容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同时,国际合作也在加强,阿里与英伟达等企业的合作,让中国模型能更好地利用全球算力资源。 中国大模型的全球渗透不是偶然,而是技术积累、开源策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编程效率的提升到企业服务的优化,从医疗咨询的突破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通义千问等模型正在改变全球AI产业的格局。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中国AI的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未来很可能会在更多领域看到中国技术的身影。

0 阅读:115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