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日的讲话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指出,基于情报部门披露的信息,奥巴马政府曾伪造有关特朗普“通俄门”的材料,司法部应将前总统奥巴马作为调查对象。特朗普这一言论,毫无疑问,展示了他一贯的政治手腕。这一招既隐秘又高效,利用了诸如“借刀杀人”以及“偷梁换柱”的策略,完美地转移了公众注意力,迫使奥巴马成为了新的焦点。有人会说特朗普缺乏文化?但看这一出手,三十六计不在话下!
最近,特朗普陷入了关于爱泼斯坦案的困境中。铁杆支持者要求他交出一份名单,而司法部与FBI已经明确表示,这份名单并不存在。这场风波对特朗普造成的影响远比预期严重。面对这一困境,特朗普需要找到破解之法。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奥巴马,想借此解围。
特朗普早就有所准备。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将奥巴马推向风口浪尖,7月18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公布的声明中,揭露了2016年奥巴马及其国家安全团队曾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试图伪造情报以推翻选举结果。声明中指出,尽管情报界曾认为俄罗斯未干预选举,但奥巴马政府在选后迅速指示情报部门重新评估俄罗斯的“选举干预行为”,这份工作涉及了CIA、FBI、NSA等多个机构的参与。
到了7月20日,特朗普发布了一段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视频中奥巴马被捕并押解出白宫,而特朗普则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笑容。21日,特朗普进一步加码,公开宣称奥巴马亲自操控了所谓的“俄罗斯骗局”,并且表示希拉里、拜登等人也参与其中。他称这是“世纪大罪”,并且“铁证如山”,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22日,他再次发声,敦促司法部对奥巴马展开调查。显然,特朗普不满足于虚拟现实中的奥巴马“落网”,他已经决定将这场政治风波推向新的高度。
特朗普与奥巴马的关系可谓复杂且长久。早在特朗普还是一名真人秀节目制作人时,奥巴马已经是政治圈的冉冉新星,很快就晋升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时常拿奥巴马说事,但那时他的批评还属于“调侃”性质。随着时间推移,特朗普对奥巴马的医改政策和征税方案逐渐产生了更深的分歧,这些政见差异也让他开始怀疑奥巴马的美国身份——质疑奥巴马是否真的是美国出生。这一举动直接催生了当时的“总统出生证明风波”,而特朗普甚至发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质疑运动”。
奥巴马为回应质疑,公开展示了出生证明,然而争议依旧没有平息。2011年4月30日,奥巴马在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当众讽刺了特朗普。他调侃道:“这一周,夏威夷州公布了我的出生证明,但我敢打赌,特朗普比谁都高兴,因为他终于能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了,比如我们是否在登月时造了假?”奥巴马还进一步调侃特朗普,称他展现了成为总统的潜力,配合一张PS过的“特朗普度假胜地”的恶搞图片,这一举动引发了特朗普的强烈反应。
2015年,特朗普正式宣布参选总统,他的竞选纲领之一便是猛烈攻击奥巴马及其政策。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不仅继续抨击奥巴马的政策,甚至对其名字中的“侯赛因”发起了持续的攻击。许多人认为,奥巴马的肤色和名字成了特朗普支持者们攻击的根基,因为这使得他们认为奥巴马代表着“外来因素”,尤其在美国这种“种族”和“文化”敏感的政治氛围中,这种攻击更具杀伤力。
然而,特朗普与奥巴马的政治矛盾,远远不止个人恩怨那么简单。奥巴马的当选象征着“美国梦”的实现,一个非洲裔美国人登上了白宫的顶峰。然而,这一梦想对于一些美国人来说,似乎带来了相反的效果。特朗普的崛起,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失落感的基础上。
说到特朗普如今的困境,根本原因并不完全是爱泼斯坦案件的名单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的政治规律:任何靠煽动民粹主义上位的人,最终都会被民粹主义吞噬。民粹主义从历史上看,一直具有强烈的反精英特质。希腊城邦时期的民粹主义政治,就是典型的通过压制贵族与精英最终产生“僭主”。如今的特朗普,也利用了这一点,借助他的铁粉——即MAGA派,进一步推动了“反精英”议程。这些人对“精英”和“深层国家”的敌意被特朗普巧妙地激发出来,也使得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强大的支持。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商业精英、媒体精英、政治精英。他的政策方向和行事风格,其实并没有切实改善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尤其是他的支持者群体。通过关税战和“大而美”法案,他的政策实际上更有利于大企业和富裕阶层,而普通民众,尤其是MAGA派的铁粉,反而未必能从中受益,甚至可能受到损失。
特朗普的背叛,表现在他没有兑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而是通过精英路线和富豪政策,进一步加深了贫富差距。这些群体最终可能会意识到,他们所期望的改变并未发生,反而是被忽视了。这是特朗普政治生涯的真正危机所在。
特朗普的政治未来,取决于他如何平衡与这些铁粉之间的关系。他一度依靠民粹主义带领MAGA派迅速崛起,然而,如何驾驭这股风潮,才是决定他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如果特朗普无法掌控住这股力量,未来他或许会面临政治上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