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酒歌小说黎敬忠 第七回:产业多样寻出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森林文化 2025-07-27 10:13:15

贺兰山酒歌 小说 黎敬忠 第七回:产业多样寻出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5年的“5.20洪灾”把人逼到了埃头上。洪灾过后,场子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首要的是退休工人的工资,我和王场长到处借钱。借到二十万元,就先发退休工资;再借十万,发机关工作人员。仅有的小麦产品买到了永宁加工厂,却要不回来钱,上当了,顶一辆破车回来。万般无奈,想到了入社保,就找到社保局。 社保局说,国有单位还没有政策开始入保。 软缠硬磨,社保局答应场里每位退休人员由场里一次性上交社保局一万元,共计上交200万元。 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每位退休人员一年的工资就是一万多,我们200多退休职工哩。 张小波去了银行,贷出了100百万元,先期打给了社保局,将200多名退休职工入了社保。从此后退休职工每月都按时领到了退休费。随着职工每年退休,到1998年,退休职工就达到了300名。社保局狠狠地批评了我,说不知道园林场退休这么快,他们上当了。两年后,灵武园艺场、新华桥苗木场等国有农场来园林场取经,经过千辛万苦,也将退休职工也入了社保。 万亩枸杞浑然天成。场里成立了“玉西”枸杞公司,杨陵农博会取得了金奖。吴国伟书记帮我们把“玉西”牌枸杞在中南海设了专柜,向首都供货。 经济的发展愉悦了心情。闲暇的时候,我与张小波、马雪峰、谢祥他们到贺兰山出游。贺兰山东麓山坡仍然是块处女地,偶尔有正在开发的农场。路过杜守鹏的庄园后,上贺兰山苏峪口森林公园。停了车,徒步到达顶峰。 青山绕道同云雨,草本地衣柏森森。避日遮天野鸡叫,扶松攀石走游人。过了人多处,再往险峻处走,草丛里许许多多的紫色的蘑菇探出头来。张小波给我们作了指导,捡了无毒的贺兰山紫蘑菇。下来山,出苏峪口,又拐进贺兰山岩画沟。 美丽的贺兰山,漂亮的岩画沟。太阳神的图腾,打猎飞马骑射的先民,图画跃然石崖之上。贺兰山岩画,沿贺兰山自北向南,包括卫宁北山在内,在黑石峁、贺兰口、苦井沟、大麦地等27处都有岩画遗存,总计约有组合图画5000组以上、单体图像2.7万多幅;已被记录的岩画单体图像有19752幅。亦有疑似党项族人贺兰山酿酒的图案。 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交媾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贺兰山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山根根的人上贺兰山狩猎;山东麓的人上山采紫蘑,所以,历史上党项人、色目人、蒙古人、汉人等各个民族以山作媒介,相互融合,相依为命。有石壁上的岩画为证。西夏时期,贺兰山全境归党项族占有,狩猎、伐木、酿酒、打仗。 贺兰山岩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的国际友人前来考察参观。韩美林在贺兰山岩画门口建设了“梅林艺术馆。” 由于王厂长卧病在家,我们这次没有探访沟口人。 正在感慨,“梅林艺术馆”东侧一群贺兰山岩羊突出。他们是下来饮水的。喝完水,有雄壮的骚乎带头向石峰上走去。贺兰山岩羊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攀岩如履平地,狼虫虎豹亲近不得。解放后逐步禁止打猎。有素养的宁夏人也就不驱赶、不猎杀。眼前那羊也根本就不怕人。我年轻气盛,自恃有蛮力,欻把草,向上追几步去喂头羊。那领头羊竟然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瞪起我来。真是: 我在山坡羊在岭,面面相觑对惊鸿。 身靠大山依顽石,它是宰相我称臣。 下了山,然后到镇北堡影视城大街上吃了贺兰山蘑菇炖小鸡。这是镇北堡大街上的招牌菜,参观镇北堡影视城的游客和路过沿山公路的货车司机,都会络绎不绝地涌进各个饭馆就餐。游客们与其说是参观来了,倒不如说是来贺兰山东麓品蘑菇炖小鸡来了。 炖小鸡来了,香风四溢,喝口汤,满口留香。正是: 回首往事尽依稀,只想蘑菇炖小鸡。 开口吃肉汤一口,山珍美味现惊奇。 这是贺兰山东麓酒庄不敢宣传的美食。因为贺兰山吃紫蘑菇忌酒。吃蘑菇不喝酒;喝酒不吃炖小鸡。 贺兰山紫蘑菇是国家宝贵菌种,专属贺兰山所有,正如高档干红葡萄酒和酿酒葡萄专属贺兰山东麓一样。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大专家罗代雄研究试验了各种菌菇推广生产,可就是贺兰山紫蘑菇不能人工种植。 兰山神秘生瑰宝,物尽天择有端倪。 人类认知有局限,专家难解死课题。

0 阅读:0
杨森林文化

杨森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