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说:“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 但谁能想到,此话竟暗含深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的夏天,北平局势紧张,军统特务深夜行动,在棉花胡同的一栋住宅里逮捕了一对年轻夫妻。 男人叫袁永熙,表面上是国民政府的职员,实际上是中共地下组织的一员;女人叫陈琏,是陈布雷的女儿。 这起突袭是根据一封密报展开的,屋内被搜出部分进步书籍和未烧毁的纸片,纸上写着“刘仁同志”几个字,这成为了定罪的关键证据。 消息传到南京时,陈布雷正陪同蒋介石在庐山避暑,得知女儿女婿被捕,他脸色沉重,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赶回南京。 陈布雷此时身份特殊,既是国民党政府的高级文职人员,又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笔杆子,他起草的动员令、演讲稿常常成为全国官媒的通稿,那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陈琏是他与原配杨氏所生,1919年,杨氏难产去世,陈布雷在悲痛中不愿面对女婴,便将刚出生的陈琏送回慈溪老家交由祖母抚养,直到十二岁,陈琏才被接回南京父亲家,但两人关系始终疏远。 陈琏后来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书,思想受到进步学生影响,阅读马列书籍,1939年,她考入西南联大,彻底走向了另一条路。 1946年,她与袁永熙结婚,当时陈布雷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政治立场,却并未公开反对。 被捕后,陈琏与袁永熙先被押往北平,随后转送南京,特务部门很快将此案上报给最高当局,蒋介石决定亲自过问此事,他召见了陈布雷。 这一日,陈布雷穿着深灰色长衫站在总统府书房外,手指不自觉地摩挲衣角,走进书房时,蒋介石背对着他,声音低沉,问他是否知道此事,陈布雷低头答是,蒋介石静默良久,突然转身问道:“布雷,你怎么看?” 陈布雷眼神坚定,语气平稳地说出那句:“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屋内顿时安静下来,这句话像一把刀割开了空气,也像一记重锤砸在地板上。 侍从在门外听见了这句话,转述时都带着不解,很多人觉得他是冷血至极,可了解他的人知道,这句话背后不止是表态,更是一种保护。 蒋介石听完,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话,陈布雷回到家中,当晚便托人悄悄送出一张字条,写着八个字:“慈父手谕,尔当自爱。” 短短八字,没有劝慰,也无解释,但字迹娟秀清晰,纸张轻薄干净,陈琏在狱中看到这纸条,眼泪立刻落了下来。 不久后,案子被从保密局转交特别刑事法庭,变成了普通政治犯案件,脱离了最严厉的惩处系统。 这是陈布雷暗中奔走的结果,他没有直接请托高层,也未用手中职权强行干预,只是通过熟识的军统旧人,调换了案子所属部门。 几个月后,随着南京局势变化,蒋介石批准对陈琏夫妇“感化教育”,改为假释处理,两人被释放,离开南京,辗转进入了解放区。 之后,陈琏长期从事共青团组织工作,多次参与中共北方的地下联络行动,此时的陈布雷,虽表面平静,内心愈发压抑,他不再写演讲稿,也很少外出,常常独自坐在书房中发呆。 1948年年底,国民党政权节节败退,南京即将陷落,陈布雷服下整瓶安眠药,在家中去世,临终前没有留下多言,只在桌上摆着一封写给蒋介石的信,信中写道:“我一生错误,在于跟错了人。”字迹仍是熟悉的工整规范,但语言已无力回天。 陈琏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在黄浦江边为父亲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祭奠仪式,她把父亲的骨灰盒轻轻放下,说了一句话:“他到底还是我的父亲。”当天正值风大浪急,江水打在石岸上,溅起一串串细密水花。 陈布雷这一生,从文为国,从笔为政,用文字支撑起一个政权的形象,但最后选择为女儿的人生让路,他不曾正面与蒋介石争执,但用“杀了也罢”四字,把一盘危险棋局稳稳推回原点。 他没有说出自己全部的爱,只留下一句模糊的忠诚,足以让人读出深意,这个老派文人的悲剧,不是死于立场,而是死于他始终无法调和的内心挣扎。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环球网——共产党人陈琏 蒋介石“幕僚长”陈布雷之女
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
如梦菲记
2025-07-30 13:16:11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