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特朗普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首次回应了他将要访华的传言,并且给出了一个明确定义——假消息。那么为何他要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表态呢? 因为特朗普的日子可不好过。前脚刚被爱泼斯坦案的陈年旧账搅得焦头烂额,后脚又因为削减科研经费被美国高校和科学家们集体炮轰。 特别是爱泼斯坦案,原本他在竞选时保证要公布“客户名单”,结果上台后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司法部突然宣布“名单不存在”,直接把支持他的MAGA阵营给得罪了。 好多原本铁了心挺他的选民都开始嘀咕:“这老头儿是不是又在骗我们?” 党内还出现了“倒戈”声浪,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公开跟他唱反调,要求彻查爱泼斯坦案。 这时候特朗普急需找个机会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把舆论焦点从这些烂事儿上扯开。 另外,就是中美经贸这边的博弈。7月29日,中国商务部刚宣布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达成共识,继续推动部分关税展期。 特朗普心里清楚,要是这时候传出他主动寻求访华的消息,很容易被外界解读成美国在经贸谈判中“服软”了。 他一贯喜欢在谈判桌上搞“极限施压”那一套,就像贸易战,先把关税大棒抡起来,再坐下来谈条件。 所以他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强调“得中方邀请才去,否则没兴趣”,其实就是为了能在后续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 还有他个人的“推特治国”风格也起了关键作用。特朗普向来喜欢通过社交媒体直接跟支持者对话。 这次回应访华传言也不例外,他用“假消息”三个字直接定性,既简单又有力,能迅速在支持者中间形成话题。 有意思的是,他还不忘给自己留条后路,说“可能会去,但前提是中方邀请”,既保持了强硬姿态,又给自己留了回旋余地。 另外,还有个小细节值得琢磨。7月23日的时候,特朗普还在白宫会见菲律宾总统时暗示“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访华”,结果短短六天后就翻脸不认账了。 这种态度的突然转变,很可能跟中美之间的某些私下互动有关。说不定中方在某些问题上没顺着他的意思来,或者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于是赶紧通过否认传言来给自己找台阶下。 其实,特朗普这种“嘴硬”的做派早有先例。2016年大选期间,面对“通俄门”的指控,他也是一口咬定是民主党伪造证据,还把责任推到奥巴马头上。 这次否认访华传言,跟当年如出一辙,都是通过制造话题、转移焦点来维护自己的形象。 只不过这次他的算盘打得更精,既想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主动,又想安抚国内的反对声音,还想巩固支持者的信任”。 不过,他这招能不能奏效还得打个问号。爱泼斯坦案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干净,国内科研界的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中美经贸谈判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否认访华传言,绝对是他在复杂政治局势下的一次精心算计,既符合他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美国当前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7月29日,特朗普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首次回应了他将要访华的传言,并且给出了一个明
全球秒报君
2025-07-30 14:16: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