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名女婴因身患残疾,被家人扔在火车站,拾荒老人将她捡回家,靠着捡垃圾养活了女婴,长大后,女婴为了省1.5元车费,而选择跑步数十公里上学,不料却因此,跑出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高占仙1936年出生在山西农村,早年结婚后跟丈夫到太原生活,可丈夫中年病逝,她没了依靠。之后她一个人住桥东街一间破平房里,每天推三轮车在火车站附近捡瓶子、纸板和旧铁,卖给回收站换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冬天手冻裂了还得继续干,吃的常常是剩菜冷饭。1994年夏天,她58岁,已经习惯这种苦日子,从没想过要养孩子。 那个女婴就是高思恩,先天左臂缺失,生父母嫌弃残疾,直接把她装纸箱扔掉,不留任何联系方式。婴儿时期她身体弱,需要多照顾,可没人管,直到高占仙捡到她。从那天起,高占仙的负担重了,她每天捡废品时,多想想怎么给孩子买点营养品。领养手续办下来后,她给孩子取名高思恩,希望她记住这份恩情。 高思恩从小就用右手做事,三岁时开始帮着捡小物件,右手越来越灵活。六岁时,她看到别的小孩上学,也想去。高占仙为户口问题跑了很多学校,好不容易找到流沙小学收下。开学后,高思恩珍惜机会,学习成绩总在前列,还在体育上表现出色。 高占仙捡到高思恩那天,是个雨天早上,她在火车站边听到哭声,走过去抱起纸箱里的婴儿。婴儿安静下来后,她带回家,用有限的钱买米粉喂养。邻居们有的议论她自找麻烦,有的偶尔给点旧衣服。高占仙不理闲话,继续每天推车捡垃圾,卖钱供孩子吃穿。 孩子长到上学年龄,高占仙骑车到处找学校,因为没户口被拒了很多次。最后流沙小学同意了,她卖废品买书包文具。高思恩上学后,用功读书,晚上在路灯下看书省电。初中时,学校五公里远,公交1.5元一趟,她决定跑步去省钱。 跑步成了习惯,她体能越来越好,中考体育满分。学校教练发现她的潜力,教她技巧,她在区赛、市赛、省赛一路赢,到全国残运会拿女子800米银牌和400米第五名,还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这让她有机会进重点高中,解决户口问题。 高思恩高考成绩好,多所大学抛橄榄枝,包括南开保送,但她选了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就为离家近照顾高占仙。大学里,她获助学金,担任学生会秘书,帮同学解决问题,还继续跑步训练,参加校园马拉松为公益捐款。 毕业前,她准备考研,可高占仙摔伤住院,她一边照顾一边学,一年后考上硕士。读研时,她攻读专业课,课余参与学术,还帮高占仙料理家务。两人生活靠低保稳定,高占仙不再捡垃圾。 后来高思恩读博,从事相关工作。她拒绝生父母,只认高占仙。一次节目上,她公开说只认奶奶,这让高占仙放心。两人相依为命,高思恩用成就回报养育恩。
1994年,一名女婴因身患残疾,被家人扔在火车站,拾荒老人将她捡回家,靠着捡垃圾
小史论过去
2025-07-30 18:13: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