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上,战士潘天炎在战斗中突然肚子疼,上完厕所回来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前方美军士兵正要压上来。 潘天炎这人,出生在1932年,湖北枝江问安镇袁码头村,那地方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家里就没啥好日子过,父亲被日军抓去当劳工,挨打致死,母亲没多久也病逝了。他和哥哥相依为命,打零工勉强活下去。1949年六月,他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那时候才十七岁,跟着部队走到湖南,被解放军击溃了国民党部队。他运气好,被一个解放军营长救下,从那以后,他就铁了心要加入解放军,为人民打仗。部队领导一看他瘦瘦小小,本来不想收,可他死缠烂打,帮着干活,最后破格让他入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四团二营六连九班的机枪副射手。 入伍后,潘天炎训练特别卖力,每天早起晚睡,身体素质慢慢跟上来了。1950年十月,他随部队首批入朝作战,那时候志愿军高唱战歌跨过鸭绿江,气势汹汹。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在第一次战役中和战友们一起打退敌人进攻,用机枪压制火力。朝鲜冬天冷得要命,补给又跟不上,部队常常吃不饱,但他咬牙坚持。到了1951年一月,汉江阻击战打响,他所在的九班守在鼎盖山阵地,这地方地势高,敌人坦克和炮火猛轰,部队坚守了两天两夜,伤亡很大。 鼎盖山战斗中,潘天炎他们班拼死守住阵地,击退美军多次进攻。美军用坦克推进,志愿军用手榴弹和机枪反击。一次战斗后,阵地被炮轰两个小时,部队决定暂时转移,养精蓄锐再反攻。可就在这时候,潘天炎因为饥饿吃了几口雪,拉肚子了。他赶紧去阵地边上解决,部队转移匆忙,没注意到少了他一个人。等他回来,阵地空了,美军又开始进攻。他收拾东西想追部队,可敌人已经近了,只能就地抵抗。 潘天炎一个人守阵地,用散落的手榴弹和手枪绑成捆,布置成简易陷阱。每隔几步放一捆,等美军靠近,他就开机枪扫射,第一波就把敌人打退一片。然后他扔手榴弹引爆陷阱,炸得美军四散逃窜。这招管用,他就这样挡住第一波。敌人撤后,他加固战壕,抢修工事,重新布置陷阱,用战场上捡的敌方武器补充弹药。第二次进攻,美军先扔炸弹清障碍,他躲在壕里,等敌人近了,扔炮弹炸翻几个,又开机枪扫射,喊口号迷惑敌人,以为阵地还有很多人。 战斗反复进行,潘天炎用类似办法挡住第三到第九波进攻。他时而转移位置射击,时而用陷阱炸侧翼,美军被耍得团团转,以为志愿军还有不少人。第九次后,美军集中更多兵力,火力猛增,他弹药快耗尽,准备用最后手榴弹同归于尽。这时,头顶飞过手榴弹,战友们回来了。原来部队转移途中听到炮声,班长点人数发现少人,赶紧折返救援。大家一起冲锋,美军败退,阵地守住了。 战后,潘天炎荣立大功两次,志愿军总部给他“青年英雄”称号,朝鲜也颁发军功章。他的事迹传开,成了孤胆英雄的典型。1953年,他参加战斗英雄回国观光团,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人民出版社出了《青年英雄潘天炎》连环画,三十八军政治部把他的故事载入军史,激励后辈战士。退役后,他回枝江家乡务农,过上普通日子,帮助乡亲修屋耕田。1973年二月十二日,他因病去世,只有四十一岁。 潘天炎的事迹到现在还被人们提起,不光因为他一个人击退九次进攻,更因为他代表了那一代志愿军的韧劲。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装备不如美军,但靠着这种不怕死的拼劲,打出了国威。潘天炎从小穷苦,经历战争洗礼,却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这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环境和信念造就的。想想现在和平日子,来之不易,得珍惜那些为国家付出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普通人也能干大事。潘天炎十八岁就上战场,面对三百多敌人不退缩,用智慧和勇气守住阵地。美军当时有坦克飞机,志愿军就靠步枪手榴弹,差距大,但志愿军赢在意志力。潘天炎布置陷阱、喊口号迷惑敌人的办法,接地气又实用,证明战场上脑子比蛮力重要。他的经历也反映了那时代中国人的苦难,从抗日到解放再到抗美援朝,一代人扛起重担。
1951年,朝鲜战场上,战士潘天炎在战斗中突然肚子疼,上完厕所回来发现,阵地上空
小史论过去
2025-07-30 18:13:27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