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底,焦裕禄向组织申请回山东老家看望老母亲。他找到县长程世平,面露难色地说:“老程,能借我点钱吗?三四百元就够了。”程世平点了点头。当他看到焦裕禄一直打哆嗦,竟然只穿了一件破旧的空心棉袄,他禁不住红了眼眶。 焦裕禄1922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博山区北崮山村,那是个穷山沟,家里靠种地勉强过日子。他小时候就帮父母干农活,勉强读了几年私塾,学点基本识字。1932年闹灾荒,他11岁就辍学,出去给人推车运货挣点小钱补贴家用。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被日军抓到煤矿当苦工,每天挖煤扛重物,受尽苦头。1945年抗日胜利后,他从矿井逃出来,回到村里加入民兵组织,帮着站岗巡逻。1946年正式入党,当通讯员,负责传递文件和联系基层。 入党后,焦裕禄在博山县委工作,从通讯员干起,逐步升到区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他负责农村事务,经常下乡走访农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1953年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当车间主任和党委书记,那时候厂里是国家重点工程,他管生产和技术改造,组织工人改进设备,提高效率。1962年12月,他被派到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兰考那时风沙内涝盐碱严重,群众日子苦。他到任后马上调查全县情况,制定治理计划,带头组织修渠排水和种树防沙。 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走遍了全县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亲自参与劳动,种下泡桐树作为防沙措施。他强调党员干部要带头,带动群众改变穷困面貌。在厂里积累的工业经验,也用到兰考的农村建设上,比如推行以工代赈,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他的作风朴实,生活简陋,从不搞特殊化,这也直接导致了1963年底的那件事。 1963年底,焦裕禄向组织申请回家看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返乡。他找到县长程世平借路费,因为家里没多余钱。那天他只穿一件破旧空心棉袄,程世平看到后拿出布票让他添衣,他推辞几次才同意。两人去街上买了便宜布料,让他做内衣保暖。回家后,乡亲们迎接他,看到他穿补丁衣服和旧胶鞋,都觉得不像大官。他在家待了半个月,帮母亲干家务,询问村里变化,分享工作经验。 返乡途中,焦裕禄坐长途汽车,带上借的钱和布料。到了山东老家,母亲见到他很是激动。他在家期间,每天参与日常劳动,像普通农民一样。村里人来访,他交流家乡发展和兰考治理心得。这次探亲让他短暂休息,但很快他就急着回兰考,继续投入工作。他知道兰考“三害”还没彻底解决,群众还等着改善生活。 这次返乡是焦裕禄最后一次见母亲。他回家后,没多久身体就出现问题,但仍坚持工作。他的妻子徐俊雅照顾他,帮他暖衣服保暖。他有时拉二胡放松,但更多时间想着兰考的事。这段经历反映出他一贯的节俭作风,从不乱花公款,也影响了周围同志。 回兰考后,焦裕禄继续推动治理“三害”,走访乡村检查进度,督促排水渠修建和树木种植。他的肝病逐渐加重,1964年初到开封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去郑州,他起初不同意,担心多花国家钱。后来在地委领导劝说下,他去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出肝癌早期。妻子得知后瞒着他,他隐约察觉但没深问,要求转北京治疗。 在北京医院,专家会诊确认肝癌晚期,给出一份假诊断书写成慢性肝炎,建议保守治疗。估算他生命剩下不多时间。他转回河南医院,住普通病房,不透露身份。病痛发作时,他拒绝特殊营养餐和贵重药物,坚持忍耐。兰考同志来访,他询问工作进展,从不提自己病情。 一次,他托人叫来县委新闻干事刘俊生,聊兰考情况,听到麦子长势好就激动昏倒。醒来后,他说梦见丰收,要带把麦穗来看。生命末期,他多次病危,嘱咐医生别用稀缺药品。临终前,他把手表给女儿,叮嘱继承党的事业,又对妻子说要艰苦生活。1964年5月14日,他逝世,年仅42岁。 同志们整理遗物,在枕下找到《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在兰考工作475天,亲手种的泡桐树长大,被群众称为“焦桐”。兰考人民后来看到那树,总想起他的贡献。他的事迹激励后人,强调党员干部要贴近群众,实干担当。
山东有一名女子快和她的未婚夫结婚了,结婚之前,该女子竟然称自己不要彩礼,也不需要
【109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