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总部收到战报,政治部主任杜平看完后怒道:“胡闹!老子就没见过这

如梦菲记 2025-07-31 14:16:26

1952年,志愿军总部收到战报,政治部主任杜平看完后怒道:“胡闹!老子就没见过这么夸张的战绩,重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11月末,朝鲜前线炮火连天,志愿军总部的作战指挥室内,灯火通明,参谋们正在加紧整理从各个阵地传来的战报。   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着每一寸土地的争夺,政治部主任杜平戴上眼镜,拿起一份刚送来的报告,低头一看,眉头立刻紧皱。   报告上写着:志愿军91团5连战士胡修道,单人坚守597.9高地3号及10号阵地,击退敌军41次进攻,歼敌283人。   杜平把战报翻来覆去看了三遍,越看脸色越难看,他“啪”的一声把战报拍在桌上,站起来大声喊:“胡闹!老子打了一辈子仗,没见过这么夸张的战绩!重审!”   他叫来了参谋长,把战报递过去,参谋长也一时没说话,他们都是经历过淮海、渡江、解放西南的老兵,见过不少英雄,也见过不少浮夸。   一个新兵,连伍都没转正多久,居然一个人扛住两个阵地的进攻,还打死这么多敌人,不免让人怀疑。   杜平拍板,立即派出调查组,务必到阵地实地核实,他叮嘱道,不许走过场,更不能放过一点细节。   调查组五人,两名作战参谋,一名医务干事,还有两名拍照记录人员,用了两天时间,他们才赶到上甘岭西北方向的五圣山一带。   这里正是连日激战的主战场,山头被炮火削去几米深,满地是弹坑,焦土、血迹、尸骸,空气中还有未散尽的火药味。   调查组找到91团5连,连长姓孟,是个三十多岁山东人,脸上还贴着纱布,他一听来意,神情立刻严肃,带他们去了连部,孟连长说:“胡修道是咱们的人,他不是能说会道的人,但打起仗来有股狠劲儿。”   他们先找了胡修道的班长李峰,这位老兵手臂上缠着绷带,正在油布下擦枪,他听说是总部来核实胡修道战绩的,停下手头的活,低声说:“这事儿我能证明。”   李峰说,那天美军进攻猛,3号阵地只剩三个人守,他、胡修道、滕土生,最开始胡修道还紧张得发抖,连拉火线的手都不稳,但几轮下来,他慢慢镇定下来,扔得准,还懂得先打密集队形。   李峰后来奉命转往9号阵地,把阵地交给两个新兵,他走前叮嘱:“阵地要守住,死也不能退,”   调查组随后去了野战医院,找到了负伤的滕土生,这个二十出头的川籍小伙子胸口缠着厚纱布,说起话来有点吃力,他坐起来,咬牙说:“要不是修道,我当时估计也活不了。”   他说敌人火力太猛,他们在3号阵地轮流扔弹、换枪,后来10号阵地没有了动静,胡修道带他过去,只见战友倒了一地,排长郭三旦临死前还在喊“死守阵地”。   滕土生受了伤,撤了下来,10号和3号阵地就剩胡修道一个人,他就在两个阵地之间来回跑,敌人冲上来就打,退了就补位,他把战友的钢盔插在战壕上当假人,还在夜里摸到尸堆里捡弹药。   调查组随后去了阵地现场,3号阵地靠山坡,10号阵地在侧前方,中间隔着一段沟,测距大约两百多米,弹坑一个挨一个,许多手榴弹拉环还在土里没捡完。   作战参谋一边做记录,一边清点弹药痕迹,仅10号阵地就发现超过50枚手榴弹的拉环,附近还有爆破筒的碎片、散落的子弹壳,地面烧焦的痕迹还没完全冷却。   调查组回到总部后,将完整的报告、照片、口述笔录全部送上来,杜平翻看资料,脸色一页页沉了下去。   他看到照片里,阵地前的敌军尸体层叠堆积,很多子弹壳旁边有血迹;他看到战友签名作证,内容具体,顺序清楚;他看到医务干事写的滕土生伤情报告,清楚记录着战斗中被弹片击中时间与位置。   他拿起笔,在报告最后一页写上“属实”两个字,放下笔,沉声说:“我们差点冤了一个英雄。”   一个星期后,志愿军总部为胡修道记特等功,并评为“一级战斗英雄”,战报公开通报全军,朝鲜政府也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胡修道的照片后来贴在志愿军会场正中间,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站得笔直,不说话,眼神沉静,人们说不出他像不像英雄,只知道他守住了阵地,打光了子弹,还在等着下一次冲锋。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华网——步兵战神胡修道:孤身毙敌二百八!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