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守望(小说) 作者 余水木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第二章 “你先回,这就来”我应声道。 “您先忙吧,我们有空再聊!”刘梅花催促说。就在我即将转身时,刘梅花略含羞涩地问,“徐组长,您带来的书或杂志能借我看看吗?”。 “噢,我带了几本《杂文月刊》和《小说选刊》,您要看的话,我明天给您送来。” “不用送,下午我去拿。”她说。 我说:“也行,那您下午六点左右过来。” “好,一言为定”她挥手向我告别。 下午,我们三人把上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忙得不可开交。 到下午整6点的时候,铛,铛,铛一阵敲门声响起,我赶紧下炕开门,刘梅花如约前来。我把带来的几本杂志拿出来,让她挑,她翻着看了看,拿起一本:“我先拿这本吧,看完再来换。” “你多拿几本吧,我最近也忙,顾不上看。”我劝道。 “书非借不能读也。拿得多了,就不认真看了”她笑着说。 “那好,看完随时来换。”我说。 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逐渐熟悉起来,有时她借着还书、借书的空闲,我们聊的话题也多起来。从最初看的《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到高尔基的《童年》,再到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她甚至和我聊起了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可惜,我当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因对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太长不好记,容易混淆,以后就不喜欢看国外书了。她说的这些名著我没接触过,接不上她的话茬,只能报以羞愧的微笑,也深为她的文学功底而赞叹。 这天,我回家休息几天,来的时候专门给她带了几本她说的书,并把书给她送去。下午,把工作给两个年轻人交代了一下,向刘梅花的小院走来。仲春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照在院子里,她看见我来,高兴地招呼:“徐组长,您来了,快进屋吧!” “还是外面暖和,就坐在院子聊聊。”我提议道。 “好的,好的。”她边招呼我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边给我倒茶。 因我偶尔听村支书说,刘梅花的生活作风不太好,三个孩子好像都不是和她男人生的,让我小心点。我报以无所谓的微笑,算是回答。第一次来她家,不知道情况,这次,为了避嫌我有意坐在院子里。 另外,也对她的婚姻产生了好奇心。 落座后,我有意无意地把话题扯到她孩子身上。她开门见山:“我知道您想问什么,我们结婚后,才知道他有生理缺陷,无法过正常夫妻生活……” 听到这,我诧异道:“您不是生了三个孩子吗?难道……” 梅花脸上抹过一丝红晕,羞涩地笑了笑:“那都是别人的种!”也许是我们的出身相近,也许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交流,我们有了相同的认知,她对我已无所顾忌。我被刘梅花的话语震惊了,没想到她如此坦诚、直白! “我虽然比您大几岁,但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我开始不知道是否有手术能够帮助他恢复。但我并没有因此而离开,坚守在这段婚姻,或许是因为责任,或许是因为对未来的某种期待。” “由于传宗接代的压力,我先后与三个男人发生关系……生了三个孩子。”刘梅花像在讲述别人故事一样,面无表情。 说到这里,刘梅花停顿了下来,目光望着湛蓝的天空,眼神中流露出许多的无奈和伤感。 我知道,再问下去,无疑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显得不厚道,于是起身告别。 “你等一下。”也许是我们熟悉了,她不再以“您”或徐组长来称呼我。 只见她进屋拿来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递过来:“这是我以前的《日记》,你有空可以看看,但绝对不能外传,我相信你!” 看着她信任的眼神,我说:“您放心。您的《日记》我绝对不会让第二个人看到!” 日记本带回来后,我悄悄地锁在带来的密码箱里。晚上,两名小年轻在靠窗的一侧边下棋边争论。我则躲在炕角一侧偷偷地拿出了刘梅花的日记本。日记本很精致,里面还有插图。只见扉页上写着,献给我不再回来的青春——梅花,在这句话的下面,画着一朵含苞欲放的梅花。
岁月守望(小说) 作者余水木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第
杨森林文化
2025-08-01 01:14: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