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惊爆:德国同意售台潜艇主机和潜望镜】据台《中国时报》今天引述“军方可靠消息

天天纪闻 2025-08-04 18:15:44

【台媒惊爆:德国同意售台潜艇主机和潜望镜】据台《中国时报》今天引述“军方可靠消息”透露,台积电在德国德勒斯登投资设厂后,在所谓“芯片外交”的互惠考虑下,德国同意售台潜艇主机与光电潜望镜等两项重要装备(可能装在潜艇后续舰上),另外,德国也放开售台新一代轻型巡防舰的雷达。不过,台军方与台船公司对此军购均不评论。   从台媒披露的信息来看,这起军售案的核心逻辑是所谓“芯片外交”的互惠交易。台积电作为全球半导体龙头,其在德国设厂的100亿欧元投资被部分舆论解读为换取军售的筹码。   不过,这种因果关系尚未得到德国官方证实。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台积电德累斯顿工厂奠基仪式上,重点强调半导体产能对德国工业转型的战略意义,并未提及任何与军售相关的内容。   德国经济部在回应媒体问询时,也仅表示“台积电投资符合欧盟《芯片法》框架”,刻意回避了政治条件的猜测。   事实上,德国对台军售的法律障碍重重。根据德国《武器法》,涉及台湾的军售需经过联邦安全委员会的特别审查,且必须符合德国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   德国外交部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德国与台湾没有官方关系,所有交往均维持在非官方层面”。即便近年来德国军工企业通过第三方渠道向台湾提供部分装备,这些交易也多以“技术合作”或“商业出口”名义进行,从未获得德国政府的正式背书。   值得注意的是,台媒报道中提到的潜艇主机和光电潜望镜,恰好是台湾“潜艇自造”计划的关键瓶颈。台湾首艘自制潜艇“海鲲号”因美国供应商延迟交付光电桅杆,曾被迫停工数月。   若德国真的突破限制提供相关技术,不仅可能打乱美国对台军售的既有布局,还会挑战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国务院在回应此事时,罕见地未对德国行为表示支持,仅重申“美国对台军售基于《与台湾关系法》”,这种模糊表态反映出美欧在台湾问题上的微妙分歧。   从德国自身的战略考量来看,其对台军售的松动可能源于多重压力。一方面,德国工业界面临“去工业化”危机,2024年经济萎缩0.2%的预测加剧了对制造业外流的担忧。   台积电在德设厂被视为提振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德国政府为此提供50亿欧元补贴,相当于总投资的一半。这种巨额投入背后,或许隐含着对台湾在军事技术上的某种妥协。   另一方面,德国执政联盟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遇重挫,极右翼政党崛起迫使政府寻求转移国内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对台军售展示“强硬外交”,成为部分政客眼中的权宜之计。   然而,德国的这种试探性动作必然要付出代价。中国外交部已通过多个渠道向德国政府表达严正关切,强调“任何形式的对台军售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中方必将采取有力措施捍卫国家利益”。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德国的行为正在冲击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将台湾定位为中国的一个省,任何国家与台湾的军事合作都构成对这一决议的公然违反。   德国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其政策选择不仅影响中德关系,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意大利、法国等国的极右翼政党已公开呼吁效仿德国,通过“台湾牌”向中国施压。这种趋势若得不到遏制,将使台海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严重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从台湾自身的角度看,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换取军事安全的做法,本质上是“以商养武”的危险赌博。台积电在德设厂虽能带来短期经济利益,但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有限,且德国工厂主要生产成熟制程的车用芯片,对台湾半导体竞争力提升作用不大。   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易进一步暴露了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脆弱地位——无论是美国的“六项保证”还是德国的“互惠合作”,本质上都是将台湾作为地缘政治棋盘上的棋子。   台湾前“行政院长”苏贞昌曾坦言,“台湾的安全最终要靠自己”,但现实是,台湾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军购支出,换来的不过是“万国牌”武器的拼凑组合,连基本的后勤维护都难以保障。   在这场博弈中,真正的输家将是普通民众。德国若因军售问题导致中德合作降温,其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将失去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台湾民众则可能因两岸关系紧张而承受经济衰退、社会撕裂的代价。   正如白俄罗斯媒体在评价卢卡申科访华时所言,“谁是真正的朋友,要看合作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还是虚无缥缈的承诺”。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碰得头破血流。  

0 阅读:41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