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都在等一个机会,杀鸡儆猴,其边境将安宁数十年,其实中俄今天才认识到,均需要西

波览历史 2025-08-09 10:16:31

中俄都在等一个机会,杀鸡儆猴,其边境将安宁数十年,其实中俄今天才认识到,均需要西方某一个做的异常过分的囯家给一个机会,它们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地杀鸡儆猴,这样才能震醒整个西方,中俄边境将会安宁数十年。   2025年8月,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在日本海落下帷幕,两国舰队组成的联合编队刚完成实弹射击演练,北约就宣布将在波罗的海举行“坚定正午”核威慑演习,参演兵力比去年增加30%。   一边是中俄常态化的军事协作,一边是西方持续加码的军事施压,这让人看清一个现实:中俄边境的安宁,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在关键时刻用实力划出底线。   这些年西方对中俄的围堵越来越明目张胆。   北约从1999年的19国扩张到如今的32国,芬兰、瑞典加入后,俄罗斯西北边境与北约国家的接壤线直接增加了1300公里,北约侦察机抵近俄边境的次数2025年上半年同比激增75%。   在亚太,美国联合日本、菲律宾在南海搞“联合巡航”,还把核潜艇部署到韩国釜山港,试图在中俄周边打造“军事包围圈”。   更过分的是,西方对中俄的制裁已经延伸到民生领域,俄罗斯的粮食出口被变相封锁,中国的芯片技术进口遭遇“断供”。   这种超出正常竞争范畴的打压,让中俄不得不思考:该如何让西方认清边界?历史早就证明,对付得寸进尺的挑衅,“杀鸡儆猴”往往比一味忍让更有效。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虽然最终撤走导弹,但美国也承诺不入侵古巴,这场博弈让美苏在之后几十年里保持了核威慑平衡。   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中国在南海开展岛礁建设,用实际行动划下红线,反而让周边国家收敛了挑衅,这正是“以实力求和平”的生动例子。   如今中俄面临的处境类似,西方总觉得可以不断试探底线,因为过去几次“过分行为”都没遭到强硬反制。   北约轰炸南联盟没受惩罚,美国在乌克兰拱火没遇阻力,这些都让西方产生了“中俄不敢反击”的误判。   中俄不是没有反击的实力,而是在等待一个“师出有名”的机会。   这个机会必须是西方某国做出“异常过分”的举动,比如北约舰机闯入俄领海领空,或美国在台海、南海采取实质性军事冒险。   到那时,中俄的回应才能站在道义制高点,既能震慑对手,又能争取国际社会理解。   就像2025年5月,英国驱逐舰闯入克里米亚海域,俄罗斯直接开火警告,虽然没造成伤亡,却让北约舰艇此后半年内再没敢靠近俄黑海领海,这就是精准反击的效果。   中俄的协调配合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2025年两国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能源管道、跨境铁路让经济联系更紧密。   “西部·联合”军演中,中俄陆军实现了指挥系统互通,导弹部队联合打击精度误差控制在10米内。   在联合国安理会,两国针对西方单边制裁的否决票配合率达到100%。   这种全方位协作意味着,一旦需要“杀鸡儆猴”,中俄能在军事、经济、外交多领域形成合力,让被“儆”的对象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有人觉得“杀鸡儆猴”太激进,其实这恰恰是为了避免更大冲突。   西方的扩张逻辑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你越退让,它越觉得有机可乘。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初期的犹豫,让北约国家敢源源不断输送武器,美国在亚太的频繁军演,也是看准了过去缺乏直接反制。   中俄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西方明白“过分行为”有明确代价,就像给顽皮的孩子立规矩,一次严厉的警告胜过十次说教。   这个需要被“儆”的“鸡”,大概率是西方阵营里跳得最欢的国家。可能是频繁在黑海挑衅的英国,也可能是在亚太煽风点火的日本,或是试图武装台湾的美国势力。   中俄要做的不是主动挑事,而是在对方突破红线时,用出其不意的手段反击,比如精准打击来犯舰机,切断其关键供应链,或在国际法庭发起追责。   这种“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于让西方知道中俄有决心、有能力捍卫核心利益,而且行动会超出它们的预判。说到底,中俄追求的不是对抗,而是边境数十年的安宁。   这种安宁不能靠西方“施舍”,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争取。当西方某国的“过分行为”成为契机,中俄的一次果断反击,就能让整个西方重新评估与中俄打交道的方式。   就像历史上那些改变格局的关键时刻,一次清晰的底线宣示,往往能换来长期的和平稳定。中俄现在等的,就是这样一个让西方彻底“清醒”的机会,这不是好战,而是对和平最负责的态度。

0 阅读:1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