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先撤,20 个伤员留给我!”1940 年,19 岁女军医对大部队挥手说道。然而,冰天雪地,缺衣少食,后有日寇追杀,她能一人带 20 名伤兵,杀出重围吗? 冰天雪地里,19 岁的徐云卿撕开棉袄时,布条混着冰碴子簌簌往下掉,她身后二十个重伤员躺在临时搭的草棚里,有人小腿冻得发黑,有人腹部伤口渗着黄水。 草棚外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得人耳朵生疼。徐云卿把撕下来的棉絮分给伤员堵伤口,自己光膀子裹着件单衣,牙齿打颤也顾不上。她知道不能等,日寇的马蹄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从林子里钻出来。 她给能走的伤员削了木杖,让两个轻伤的架着一个重伤的,自己背最沉的那个肚子流血的兵。雪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像拽着块石头。有人走不动想放弃,她就拧着人家耳朵骂:“死了谁给你爹妈报仇?” 声音抖得厉害,却带着股狠劲。 夜里躲在山洞,她把仅有的半块干粮掰成二十一份,自己嚼了口雪就算吃过了。伤员疼得哼哼,她就哼老家的小调,其实心里比谁都怕 —— 怕天亮,怕枪响,怕自己撑不住让这些人都成了日寇的活靶子。 有人说这姑娘太傻,二十条命拖垮自己不值得。可她当时哪想那么多?眼里就盯着前面的路,心里就记着护士长说的 “军医的背,是伤员的命”。后来有人问她当时怕不怕,她总是笑,说雪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根本没时间怕。 可谁都知道,那不是不怕,是把怕字嚼碎了咽进肚子里,换成了往前走的力气。战争里的普通人,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本事,不过是咬着牙,把 “我不行” 换成了 “我试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杠上了!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表示,冲突的结局必须对乌克兰有利! 现在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