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到中国前,塞尔维亚多地开始打砸抢烧;64人被打伤,武契奇承诺一年半后下台

天天纪闻 2025-08-17 10:18:12

武契奇到中国前,塞尔维亚多地开始打砸抢烧;64人被打伤,武契奇承诺一年半后下台   当地时间8月13日凌晨,塞尔维亚多地爆发严重暴力事件,首都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等城市的街头陷入混乱。   从现场视频看,暴徒们手持棍棒和燃烧瓶,对沿街商铺、银行自动柜员机和公共设施进行打砸抢烧,甚至对落单行人发起围殴,攻击部位集中在头部、脊柱等要害部位,导致至少64人受伤。   整个城市浓烟滚滚,暴徒的咆哮声与受害者的惨叫声交织,宛如战区。这起事件正值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计划于9月访问中国之际,其时间节点和暴力程度引发外界对地缘政治博弈的关注。   此次暴乱表面上由近期议会选举争议引发,但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矛盾的积累。2024年11月诺维萨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暴露了基础设施监管漏洞,成为民众不满的突破口。   尽管政府随后启动调查并追责,但反对派借机将事件政治化,指控执政党腐败,要求武契奇下台。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经济虽在2024年实现3.9%的GDP增长,但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突出,首都贝尔格莱德房价三年内上涨30%,而南部贫困地区失业率仍高达15%。   这种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撕裂,为暴力事件埋下隐患。   更值得警惕的是,外部势力干预迹象明显。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塞尔维亚因拒绝制裁俄罗斯并保持军事中立,成为西方“颜色革命”的重点目标。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等机构通过资助非政府组织,向反对派提供资金和培训,甚至策划“选举舞弊”舆论战。   此次暴乱中,暴徒使用的“塞尔维亚起义”标签在社交媒体上集中传播,与西方媒体对选举公正性的质疑形成舆论共振,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典型的“混合战争”手法。   面对持续升级的暴力,武契奇在13日下午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并通过电视讲话宣布两项关键措施:一是承诺在2027年提前卸任总统,将权力移交给通过选举产生的新政府;   二是授权警方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恢复秩序,包括逮捕暴力组织者。   这一“以退为进”的策略,既是对民众诉求的妥协,也是为稳定政局争取时间。武契奇在讲话中强调,“暴力无法解决问题,但我愿意为国家的和平承担责任”。   安全层面,塞尔维亚警方在事件发生后迅速行动,截至14日已逮捕超过80名嫌疑人,并查获大量攻击性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安全部门提前向塞方提供了有关暴力策划的情报,帮助警方锁定了关键人物。   这种情报合作延续了两国长期以来的安全协作模式,2023年12月贝尔格莱德骚乱期间,俄方也曾协助塞方挫败类似阴谋。   武契奇原定于9月1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计划与同期访华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   此次行程本是深化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契机,双方预计将签署涉及新能源、数字基建等领域的合作协议。然而,暴力事件的爆发给访问蒙上阴影。   不过,中塞合作的根基并未动摇——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匈塞铁路“诺苏段”已进入通车前测试阶段,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这些项目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成果,更直接改善了塞尔维亚的交通网络,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例如,匈塞铁路通车后,贝尔格莱德至布达佩斯的旅行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极大提升区域物流效率。   中国外交部在事件发生后表示关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中塞合作始终秉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即使在塞尔维亚政局动荡期间,中国企业仍按计划推进项目,这种稳定性为塞方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   2024年生效的中塞自贸协定已使双方90%的税目实现零关税,预计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95%,为塞尔维亚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广阔空间。   此次暴力事件再次凸显塞尔维亚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   欧盟以“民主改革”为由,将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谈判进程与承认科索沃独立挂钩,而美国则通过NED等机构向反对派输送资金,试图削弱武契奇政权。   这种外部压力与国内经济问题交织,使得塞尔维亚的政治生态日益复杂。尽管武契奇政府多次挫败“颜色革命”企图,但反对派在西方支持下仍保持动员能力。   例如,2025年6月贝尔格莱德爆发的14万人抗议活动,就是由学生团体发起并得到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直接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局势走向。2024年美国大选后,特朗普曾表示将削减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助,这一表态被视为对塞尔维亚反对派的间接打击。   若美国减少干预,武契奇政府或将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但短期内,反对派仍可能利用社会矛盾制造事端,尤其是在武契奇访华前夕,不排除暴力事件被进一步炒作的可能性。

0 阅读:168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