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若念旧情,给个痛快!谁知,这句话竟让背叛者汤恩伯遗臭万年。 陈仪这人,从小在绍兴长大,家里做生意,他却偏爱读书,尤其是史书,总爱评点古人成败。年轻时见清政府腐朽,就下定决心学军事报国。1902年,他东渡日本,先进振武学校学基础军事,那时候纪律严,他练得特别认真。1906年考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活动。回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在北京陆军部任职,但很快响应号召,回浙江当都督府军政司司长,管部队补给和行政。陈仪办事稳当,不爱张扬,这让他在乱世站稳脚跟。 汤恩伯原名克勤,1900年生在浙江武义,家里穷,早年当过小学老师,后来进闽浙讲武堂,毕业后在部队当少尉排长。闽浙军败了,他回家当巡警,觉得没出路,就自费去日本明治大学学政治经济。1922年在那打理朋友的中国餐馆,认识陈仪义女王竞白,两人谈恋爱。陈仪见汤恩伯有潜力,就出资送他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1926年汤恩伯毕业,回国在陈仪部下当少校参谋,还离婚娶了王竞白,改名恩伯以示感激。从这开始,汤恩伯视陈仪如师如父,陈仪也多次提拔他,两人关系铁得像一家人。 蒋鼎文1895年生在浙江诸暨,农民家庭出身。1913年去日本振武学校,和陈仪成了同学,两人常讨论战术,一起对抗军阀。回国后,蒋鼎文投身粤军,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副官。1924年进黄埔军校,当教导团营长,训练新兵注重实战。北伐时,他升团长,指挥部队推进,和陈仪的留学友情在军中延续。三人都是浙江人,早年留学经历让他们在国民党圈子互相扶持,但也埋下后来矛盾种子。 陈仪在军政界稳步上升,1924年任浙军第一师师长,那时资助汤恩伯留学,还推荐他进日本士官学校。汤恩伯回国后,从少校参谋起步,陈仪帮他升连长,又推到陆军总司令部参谋职位。1933年,陈仪任福建省主席,继续提拔汤恩伯,任第八十九师师长。汤恩伯在南口战役指挥部队阻击日军,表现不错。蒋鼎文也在多项战役和他们合作,比如北伐和抗日初期,三人浙江籍贯加深互信。陈仪视汤恩伯如子,汤恩伯也常称陈仪为恩师,这种师徒情在国民党军中传为佳话。 1948年,陈仪任浙江省主席,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手握重兵。解放军兵临长江,国民党败局已定,陈仪眼见百姓遭殃,就联络汤恩伯,打算在江南推动局部和平,避免更多战火。两人同乡,交情二十年,陈仪曾帮汤恩伯留学和升迁,连警备司令职位都是陈仪力荐。汤恩伯表面答应,却转头上报蒋介石。1949年2月,陈仪从上海被抓到台湾,先关基隆要塞。军事法庭判死刑,陈仪在庭上质问劝人放下武器也算犯罪,这话传出,不少人私下赞同。 1950年6月18日,陈仪被押到台北马场町刑场执行枪决。监刑官蒋鼎文是老同学,早年一起留学日本,一起打军阀抗日。蒋鼎文让人端来酒菜,包括黄酒和荤素菜,想给陈仪送行。陈仪拒绝,提出两个要求:行刑直接瞄准头部,死后以平民身份安葬。蒋鼎文同意。汤恩伯藏在远处车里,前几天求情被蒋介石拒,他曾受陈仪恩惠二十年,却告密导致这一切。陈仪瞥见汤恩伯身影,说出那句各人有各命。枪决后,蒋鼎文检查遗体,破例让家属领回。 陈仪的死不是突发事件,和蒋介石矛盾早有积累。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陈仪任行政长官,主张从宽处理,但蒋介石下令武力镇压,两人意见分歧。1949年陈仪想局部和平,更触蒋介石逆鳞。处决消息传到部队,浙江籍军官私下叹息,觉得陈仪冤。汤恩伯的告密让他在军中名声差,同僚避开他,连侄子汤浩从军校毕业后,在部队受排挤。陈仪家人把他葬在台北郊外山坡,用青石板压坟头,不敢立碑。 汤恩伯在家设灵堂,自书挽联,但次日被蒋介石派人砸毁。他从此日子难过,1954年去东京医院治病,死时身边只两名副官。床头放着和陈仪合影,这事后来传出,让人感慨。蒋鼎文晚年写回忆录,提到陈仪始终平静,像去寻常宴席。马场町刑场后来改青年公园,当地老人忆起此事,常摇头不愿多说。陈仪坟头虽无碑,清明总有不知名者放花。
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
小史论过去
2025-08-21 12:30:40
0
阅读:0